EN
https://www.gov.cn/

中國銀保監會發佈42條最新舉措——金融助企紓困再出實招

2022-06-08 08:1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等金融服務的通知》(簡稱《通知》),從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做好接續融資安排、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持續提升服務效率、創新信貸服務模式、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發揮保險保障功能等方面,對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等的金融服務提出了工作要求,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加強對相關行業企業的金融支持。

助企紓困力度加大

《通知》包括十二個部分共42條,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精準施策,進一步加強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等的金融支持,確保有關金融紓困政策落地,切實提升遇困行業企業金融服務質效。

在信貸支持方面,《通知》提出銀行機構要及時滿足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的合理、有效信貸需求,努力實現住宿、餐飲、零售、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等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信貸餘額持續穩步增長。

在還款安排方面,《通知》要求銀行機構積極幫扶前期信用記錄良好、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能幫盡幫,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同時,《通知》還從實施延期還本付息、準確實施貸款分類、提供便利還貸方式、對減租人給予支持等多個維度作出了清晰的部署。

在服務效率方面,《通知》強調銀行保險機構要著力保障疫情嚴重區域基礎金融服務不間斷,對受疫情影響暫停營業或調整營業時間的網點,及時提供替代金融服務,努力降低疫情給金融服務帶來的不利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探索採取“容缺辦理、事後補辦”等方式,以實現快速審批、快速放款。

在保險保障方面,《通知》鼓勵保險機構針對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特點,積極發展財産保險、責任保險業務,創新保險産品,豐富企業風險分散渠道。

金融機構積極行動

隨著金融助企紓困政策接連出臺,不少金融機構也主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6月2日,中國工商銀行發佈了“信貸進萬企、助力穩大盤”行動方案,對裝備製造、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糧食安全、能源保供等重點領域和重點客群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進一步給予精準幫扶。“我們將用好用足各類工具和金融産品,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應貸盡貸、儘早投放。”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説。

中國進出口銀行聚焦進出口環節、外貿主體和産業鏈供應鏈,不斷加大外貿信貸投放力度,穩定企業生産經營。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中國進出口銀行外貿産業貸款餘額2.57萬億元,同比增長17.6%。6月1日,該行進一步推出28項舉措,內容涵蓋降低貸款利率水平、免收企業轉賬匯款手續費、給予中小企業延期付息和無還本續貸支持等多方面。

中國人壽壽險上海分公司多措並舉提升線上服務效率,保障理賠服務效率和質量不因疫情而降低,今年疫情期間已線上受理理賠近15萬件。針對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現金流偏于緊張的情況,該公司採取多種靈活的保費繳納方式緩解企業資金週轉壓力,為相關企業復工復産復商復市過程中員工的人身安全及時提供了充分的保險保障。

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看來,“針對性強”是近期各項金融助企紓困政策的一大亮點。

“《通知》鼓勵銀行機構針對住宿、餐飲、零售、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幅度不超過3個百分點,這有利於在特殊時期幫助相關行業企業維持生産經營。此外,《通知》明確提出了‘優化調整考核機制’‘落實盡職免責制度’等要求,這便於金融機構更好地將助企紓困政策執行到位。”趙錫軍對本報記者説。

《通知》中的舉措還有望與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推出的貨幣金融政策形成合力,加大對“三農”、小微的信貸支持,精準惠及受困的群體和重點領域。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2022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將前兩年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的4000億元額度併入了支農支小的再貸款管理。2022年4月末,全國支農支小再貸款餘額達1.86萬億元,同比增加了5294億元。

趙錫軍認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實體經濟面臨的考驗,又對廣大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央行、銀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單位都接連出臺了助企紓困的真招實招,廣大金融機構要積極作為,主動用好政策、形成合力,積極支持有關行業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助企紓困過程中還要格外注重風險控制,注重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有效區分哪些是疫情帶來的風險、哪些是企業自身經營問題導致的風險,確保金融系統平穩健康。”趙錫軍説。(記者 王俊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