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東:灘區外遷村民“三夏”新景象

2022-06-08 19:5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拼版照片:上圖為6月7日拍攝的歸德街道黃河灘區外遷安置小區崇德苑;下圖為6月7日拍攝的歸德街道麥收現場(無人機照片)。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這是6月7日拍攝的歸德街道麥收現場(無人機照片)。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月7日,歸德街道灘區外遷村民魏文西在社區從事保安工作。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月7日,歸德街道灘區外遷村民張豐英在社區從事保潔工作。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月7日,歸德街道灘區外遷村民王祥菊(右)在社區從事保潔工作。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月7日,歸德街道灘區外遷村民魏建業在社區附近超市工作。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月7日,歸德街道灘區外遷村民張有國(左)和農機手查看麥收情況。張有國流轉承包土地4000畝,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月8日,歸德街道人社部門工作人員(左)向前來求職的灘區村民介紹招聘信息。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月7日,一名灘區外遷村民在歸德街道服務中心諮詢招聘信息。

“三夏”時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的麥田裏少了黃河灘區外遷村民的忙碌身影,多了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農機設備收割的景象。自2018年歸德街道啟動灘區外遷安置,共有24個村、1萬多人搬進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居民小區。搬遷後的灘區村民在自願基礎上,將大部分耕地通過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進行流轉。當地通過就業培訓、發佈招聘信息、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灘區外遷村民就業渠道,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要求。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2.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