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主産區夏糧收購陸續展開,最低收購價全面提高——增産又增收,種糧有勁頭

2022-06-14 07:5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眼下,全國麥收進入後半程,各地捷報頻傳:在江蘇射陽,1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裏的麥子邊收邊售,産量高、收益增;在山東東營,鹽鹼地裏的新品種耐鹽鹼小麥收割測産,畝産增加100多公斤;在湖北鐘祥,合作社就近直接幫農民烘乾新收小麥,降低産後損失……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小麥收穫已過七成,主産區夏糧收購陸續展開。

從各地實打實收情況看,小麥籽粒飽滿,粒重普遍高於常年,質量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國家在全面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同時,鼓勵“優糧優價”。好糧賣出好價錢,農民錢袋子更鼓、種糧更有勁頭。

多地高標準農田迎首個收穫季

最近,在江蘇省射陽縣韆鞦鎮聯合村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種糧大戶唐廣余的1500畝小麥正在收割。“看,這麥子品相好,價錢差不了。”唐廣余介紹,新麥剛收,糧食收購點的貨車已在等著裝車。

聊起這片麥田,唐廣余算了筆賬:今年平均畝産1400斤左右,比往年高約200斤。麥子質量好,一等麥佔比高。再加上今年行情不錯,小麥價格每斤比上年高出0.3元左右,增收妥妥的。“去年,這片田剛改造完,相比以前的農田,供水更穩定、抗災能力更強、種收更方便,這給我們增産增收創造了好條件。”唐廣余説。

作為全國糧食生産大縣,射陽縣去年以來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射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喬幹群介紹,射陽2021年度實施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13.2萬畝,項目涉及7個鎮、30余個村居。“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推進國家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將年畝産1000公斤糧食産能作為核心建設標準。年底前完成2022年度12.67萬畝國家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實現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縣域宜建區域內全覆蓋,讓農民在更多良田上種糧增收。”喬幹群説。

今年麥收期間,多地高標準農田迎來首個收穫季。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3.1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區的小麥收穫進入尾聲。西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振啟介紹,這是西平縣推進農田改造後的第一個收穫季,從目前情況看,今年産量比往年提高20%左右。“以前因為灌溉條件不行,糧食生産看天收,畝産很少突破1000斤,今年我們這高標準農田小麥畝産明顯增加。”

“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我們注重改良灌溉模式,保證田地旱能澆、澇能排,推動實現旱澇保收。”吳振啟説,“同時依靠新技術手段,建設智慧農業數字大平臺,把氣象站和蟲情測報站等信息匯總到數控中心平臺,進行專業分析,及時指導農民種糧,保證高産穩産。”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上月發佈信息稱,今年夏糧收購仍將以市場化收購為主導,同時國家繼續在部分主産區實行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水平較去年全面提高,分別為每50公斤115元、124元、129元、131元。

中儲糧集團公司日前已在湖北、江蘇、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份陸續啟動小麥輪換收購,收購均價3000-3100元/噸,高於最低收購價水平。中儲糧表示,將以此促進廣大農民在豐産之年實現增收,積極發揮儲備輪換收購對市場化收購的帶動作用。

鹽鹼地上涌現高産新品種

平均畝産460.98公斤!聽到結果,胡長海緊繃著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墾利街道五莊村,胡長海的8畝麥田剛經過一場考核。專家選點,鹽鹼度測量,畝穗數、穗粒數測算……幾道程序後,測産組宣佈:在平均3.75‰的中重度鹽鹼度、一水未澆的情況下,“濟麥60”測産平均畝産460.98公斤。

“鹽鹼地,向來被稱為不毛之地,在這上面種小麥,難有高産。再加上之前天氣較幹,沒想過這茬小麥能豐收。”59歲的胡長海説,“按以往經驗,這塊地只要天旱澆不上水,麥子平均畝産也就300多公斤。以今年這産量算,8畝小麥能多賣2000多元。下茬麥種時,我準備把自家地都種上這個品種。”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分類改造鹽鹼地,推動由主要治理鹽鹼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鹼植物適應鹽鹼地轉變。從地適種到種適地,越來越多耐鹽鹼新品種涌現,更多農民嘗到了在鹽鹼地上種糧的甜頭。

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曹新有介紹,山東常年小麥種植面積約6000萬畝,其中缺乏水澆條件的旱地小麥麵積達1000萬畝以上,此外還有近900萬畝鹽鹼地。“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選育了耐乾旱、鹽鹼的小麥新品種‘濟麥60’。該品種最大的特點是水旱兼用,對條銹病、葉銹病具有高抗性。在此前的旱地組生産試驗中,它比對照品種增産7%以上。下一步,我們將加速培育更加耐鹽鹼、産量更高的小麥新品種,同步加快新品種示範推廣。”

在河北省滄州市,130萬畝耐鹽鹼小麥近期陸續開鐮收割。“我這片地種的是‘滄麥6005’,既抗旱又耐鹽鹼。”談起今年麥收,“老把式”于連興很有信心,“根據目前情況看,平均每畝400公斤以上穩了。”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小京介紹,自2011年以來,中科院科研團隊培育了“小偃60”“小偃155”等耐鹽鹼抗旱小麥新品種。截至目前,在環渤海低平原中低産田累計示範推廣種植400多萬畝。“從近些年種植情況看,我們的系列耐鹽鹼抗旱小麥新品種表現出了較好的增産特性。”

烘乾能力提升助農民減損增收

增産之後,如何進一步增收?減損是關鍵一環。

“麥收之後,得及時晾曬、烘乾,否則容易出現霉變情況,糧食生産和農民收益都將受損。”射陽縣東興史冬平糧食烘乾中心負責人史明祥説,“今年射陽大力支持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麥烘乾服務,我們從6月1日開始收購小麥烘乾,每天烘乾能力保持在100噸左右,預計本月25日左右結束。”

聚焦改善糧食産後烘乾條件、提高烘乾能力,系列政策措施相繼推出: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比去年增加了11%,進一步加大對智慧高效農機、糧食烘乾及成套設施設備的支持力度;農業農村部日前明確要求協調增加小麥晾曬場地和烘乾設施供給,努力實現顆粒歸倉;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6部門發文,提出發揮糧食産後服務中心作用,及時提供清理烘乾、儲糧保管以及信息、技術等服務。

在湖北,麥收已基本結束,夏糧收購加快推進,各地烘乾設備正開足馬力全速運轉。“現在農民收了麥子後,不用再像往年一樣到處找地方晾曬了。”湖北省鐘祥市石牌鎮王龍巷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馬連芳介紹,合作社在石牌鎮每個村都設了收購點,總計有100多個。村民可以直接把含有水分的麥子就近運過來銷售,曬糧、烘乾都由合作社完成,這可以幫助農民明顯減少産後損失,增加收入。

今年,鐘祥市小麥種植面積86萬畝,全市共安裝烘乾機196台。馬連芳説:“今年是個豐收年,目前已收購糧食比往年同期明顯增加。為了充分滿足村民售糧需求,我們的烘乾設備最近幾乎沒停過,預計這季能收購、烘乾1.5萬噸小麥,比去年多出5000多噸。”

“提升糧食烘乾能力是讓糧食免遭‘倉門災’的好辦法。”湖北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前兩年秋收時,湖北遭受大範圍持續降雨,全省糧食産後服務中心烘乾糧食過百億斤,減少潛在損失21億斤,助農增收24億元。為加快提升全省糧食烘乾能力,省農業農村廳、糧食局等部門專門發文,明確以提升水稻、小麥烘乾處理能力為重點,新建一批糧食烘乾處理中心(點),助農減損增收,保障糧食安全。(記者 邱海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