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經濟運行積極變化增多

2022-06-16 07:4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5月,工業生産由降轉升,外貿進出口明顯加快,就業改善,物價穩定
我國經濟運行積極變化增多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上月的-2.9%提升至0.7%,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比上月加快9.5個百分點,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6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5月經濟數據。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改善,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標多數出現改善,部分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地區經濟出現了反彈。”在15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説。

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經濟呈現恢復勢頭

5月,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主要指標多數出現改善。

生産供給逐步回升。“物流保通保暢的效果不斷顯現,企業復工復産有序推進,工業、服務業均出現回升。”付淩暉介紹,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上月為下降2.9%。其中,製造業5月份增長0.1%,上月為下降4.6%;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個百分點。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倉儲業降幅收窄明顯。

外貿進出口明顯加快。隨著外貿企業生産恢復,外貿物流逐步改善,前期積壓的外貿訂單釋放、貨物進出口增速回升。5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5.3%,加快13.4個百分點。

就業改善、物價總體穩定。5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與上月持平,物價總體穩定。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是6.2%,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為5.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表明就業基本盤總體在改善。

“外來農業戶籍人口,主體是農民工,主要從事製造業、建築業和批發零售業等勞動密集型産業,以私營、個體戶和靈活就業居多,就業穩定性相對較差。農民工群體的就業改善,反映出經濟運行出現改善,穩就業政策措施顯效。”付淩暉説。

部分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地區恢復加快。前期受疫情衝擊比較大的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生産明顯改善。5月,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3.2%和1.1%,降幅比上月收窄超過10個百分點。

“總的看,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呈現恢復勢頭。”付淩暉分析,當前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外部不確定性增大,國內經濟恢復仍然是初步的。主要指標增速還處於低位,恢復基礎還需要鞏固。

穩投資、促消費政策作用下,市場需求逐步改善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以內需拉動為主,2021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當前國內需求呈現怎樣的特點?

“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生産生活秩序逐步恢復,穩投資、促消費政策作用下,市場需求逐步改善。”付淩暉説。

作為經濟增長第一引擎,市場銷售降幅收窄,消費市場活力逐步回升。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3萬億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其中,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近一成的汽車類零售額下降16%,降幅比4月收窄15.6個百分點。

從商品類別看,5月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超八成商品類值零售比4月好轉,半數商品類值零售實現增長。

分消費業態看,實物網絡零售增速加快,超市等自助式零售業態商品銷售好于整體。1—5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6%,增速比1—4月加快0.4個百分點。與網購密切相關的郵政快遞業明顯回升。國家郵政局測算數據顯示,5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69.2,環比增長11.6%;快遞業務量環比增長20.6%。

“受疫情影響,5月份,接觸型、聚集型特徵明顯的餐飲消費降幅依然較大,5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21.1%;商品零售增速仍未轉正。”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付加奇表示,下一階段還是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一攬子穩住經濟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提升居民消費意願、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促進消費市場持續恢復。

穩增長,要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前5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6.2%,增速較前4月回落0.6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前4月收窄1.9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7%,增速比前4月加快0.2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高0.5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20.5%,保持今年以來的快速增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增強。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介紹,前5月,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0.2%,高於全部投資4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3.3%,比前4月提高2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5.2個百分點。

二季度經濟有望實現合理增長

受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疫情衝擊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二季度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困難局面,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實現由受到疫情衝擊出現下滑到逐步恢復的轉變。

付淩暉表示,4月份,受多地疫情散發的影響,經濟主要指標出現下降;5月份,隨著疫情防控向好,生産需求出現積極變化,但是仍有部分指標同比下降;6月份,隨著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經濟運行有望進一步改善。

需求拉動有望增強。從投資來看,穩投資力度持續加大,投資增長支撐作用逐步加強。“從先行指標看,1—5月,新開工項目個數同比增長26.1%,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23.3%,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産開發投資)到位資金增長18.4%,有利於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羅毅飛表示,下一階段,要加快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撬動引導社會投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投資平穩增長。

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明顯收窄,進出口增速明顯加快,隨著生産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消費回升步伐也會加快,貨物出口對增長拉動會繼續顯現。

生産恢復有望加快。“總體看,上海、吉林等受疫情衝擊嚴重地區復工復産步伐加快,全國物流暢通程度不斷提高,重點産業和企業保鏈穩鏈有序推進,5月份工業生産開始恢復,顯現積極信號。”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湯魏巍表示,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工業生産有望加快恢復。此外,5月服務業PMI(採購經理指數)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比上月回升,達到55.2%。

市場運轉有望改善。5月全國貨物週轉量同比增長3.4%,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4.3%。隨著物流保通保暢的持續推進,6月份交通物流狀況將進一步改善,有利於生産流通順暢運行。5月份,P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4%,漲幅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也有利於緩解中下游行業的成本壓力,改善經濟運行。

“面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和國內疫情衝擊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原有的穩增長政策措施基礎上,5月份國務院進一步出臺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包含了6方面33項具體舉措,各地積極落實中央要求,結合地方出臺穩定經濟的措施。這些措施有望在6月份逐步顯效,將促進經濟恢復向好。”付淩暉説,從近期來看,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有效實施,對於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不斷加大,企業資金狀況得到改善。“綜合來看,如果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地見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經濟有望實現合理增長。”(記者 陸婭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