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更融合 更智慧——教育部推出31個本科新專業折射複合型人才培養導向

2022-06-27 21:5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更融合 更智慧——教育部推出31個本科新專業折射複合型人才培養導向

新華社記者

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佈,考生和家長進入志願填報時刻。今年,31個本科新專業首次正式招生。新專業“新”在哪?“推陳出新”有哪些考慮?考生和家長如何選擇?聽聽招生專家怎麼説。

新專業“新”在哪?

記者梳理髮現,31個新專業中,8個名稱包含“智慧”“智慧”元素。例如,河海大學新增智慧水利專業,山東大學新增智慧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

南京林業大學智慧林業專業計劃招收30名新生。在該校林學院測樹學實驗室,副院長姜姜向記者展示了一幅由樹木“圓盤”組成的“壁畫”。

“這是林學前輩1956年在皖南地區採集的杉木樹榦解析標本。”姜姜告訴記者,“學院有120年辦學歷史,我們也在思考未來發展方向。以森林資源調查為例,以前要拿著尺子一棵棵測量樹木的生長數據,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測得準。近年來,我們嘗試運用無人機、激光雷達等裝備,得到了更精準、全面的數據。”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在本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中,教育部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需要,引導高校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業。

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培育複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中國礦業大學教務部副部長石禮偉認為,新增的31個專業體現了“高精尖缺”四個字,並且突出專業交叉融合。

重慶大學等4所高校今年首次招收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副院長陳結説:“這個專業的培養方案融合多學科的核心知識。學生除了要學習流體力學、熱工學、碳儲地質學等基礎課,還將學習碳捕集、碳轉化、碳金融等專業課。”

國際經濟發展合作專業,從屬於經濟學門類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今年,全國僅有兩所高校開設,山東財經大學是其中之一。校長趙忠秀説:“新專業的培養方案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國際關係等學科。”

“推陳出新”為哪般?

今年2月,教育部公佈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共涉及2765個專業布點,佔目前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4.6%。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經統計,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持全國高校增設1.7萬個本科專業點,佔專業布點總數的28%,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

“近年來,高等院校本科專業不斷推陳出新,折射國家、社會對關鍵産業與高層次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山東大學本科招辦副主任徐延寶介紹,2018年以來,該校新增了十余個專業,基本實現優勢專業、特色專業、新興專業並行的本科專業佈局。

據中國礦業大學介紹,該校建立專業動態優化調整機制,5年來新增17個專業,並對個別專業暫停招生。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突出就業導向,申報增設專業過程中明確要求高校充分調研社會需求,以紮實的人才需求調研數據作為增設專業的理由和基礎。

“此次撤銷804個專業布點,主要是一些不能適應社會變化需求和就業率過低的專業。”這位負責人説。

考生和家長應如何選擇?

招生專家建議,考生和家長對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應保持理性,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分析判斷。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採用“大類招生”,學生進校後還有“二次選擇”的機會。

傳統專業並不等同於“夕陽專業”。徐延寶認為,傳統專業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檢驗,在人才培養方案、師資力量和實驗室條件等方面具有優勢,社會認可度也較高,並不是“冷門”。

新興專業學科跨度大,對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趙忠秀認為,一些新專業呈現明顯的學科交叉特徵,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入學後需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實踐技能。

重慶大學今年開設的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將安排在“工程與能源”大類進行招生,學生進入“工程與能源”大類學習一年後,再分流到10多個專業,給學生“二次選擇”的機會。“未來我們還計劃設置相關專業的碩、博學位點,為學生深造提供更多機會。”重慶大學本科生院院長李正良説。

河海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吳紅建議,考生和家長在考慮專業方向時,不宜跟風、盲從,更多從國家需要和個人興趣出發,“熱門、冷門也好,新興、傳統也罷,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馬文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