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知識産權如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2022-07-21 07:3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成員國大會第63屆系列會議以實體加線上的混合模式在瑞士日內瓦召開。7月19日,首屆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全球獎揭曉,中國2家企業脫穎而出斬獲獎項,成為首屆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全球獎獲獎企業最多的國家。

這份榮譽充分顯示出我國知識産權事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展現了我國企業的創新活力。

我國企業保持強勁創新活力

會上,率團出席會議並以視頻方式作一般性發言的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了中國知識産權事業發展的最新進展。

2021年9月,中國發佈《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對未來15年的知識産權事業發展作出重大頂層設計。2022年2月5日,中國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和版權方面的《馬拉喀什條約》。“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主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立場,以及不斷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的堅定決心。”申長雨説。

國家知識産權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2.5萬家,同比增長20.3%;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為210.7萬件,同比增長22.0%,高於全國平均增速4.5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5萬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33.4萬件,同比增長23.4%,以佔國內企業47.8%的數量産生了國內企業63.3%的有效發明專利量,保持著強勁的創新活力。

與此同時,我國新興技術領域專利儲備也得到進一步加強。據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介紹,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排前三位的技術領域分別是計算機技術、測量和數字通信,分別佔總量的9.4%、7.6%和6.8%;增速前三位為信息技術管理方法、計算機技術和醫學技術,分別同比增長78.5%、32.3%和27.1%。新興技術領域專利儲備的增強,支撐了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也增進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福祉。

就WIPO框架下的相關事務,申長雨呼籲WIPO成員國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展現更多團結合作的精神,堅持協商一致的原則,妥善處理共同關心的問題;各國繼續努力,共同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繼續完善WIPO全球知識産權服務體系,將中文等聯合國相關官方語言納入馬德里體系和海牙體系;進一步完善WIPO的監督、審計體系等。

新興領域自主知識産權創造和儲備正不斷增加

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培育壯大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産業。

國家知識産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等新興技術領域蓬勃發展,相關領域的自主知識産權創造和儲備正在不斷增加。

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整體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7.7萬件,是2016年的2.8倍,佔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的比重達到35.2%。從區域分佈來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呈現出“三強鼎立”的態勢,三區域的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有效量佔國內的72.4%;成渝地區發展潛力大、增速最快,近五年平均增速達到27.9%。從創新主體來看,企業的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有效量佔國內的73.1%,成為帶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同時,我國在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以人工智慧為例,2021年,我國在中美歐日韓世界五大知識産權局獲得授權的人工智慧發明專利達到5.7萬件,是2016年的5.1倍,年均增長38.5%。近日,德國專利商標局發佈的報告也顯示,2021年,在與數字化相關的數字通信等技術領域,中國在德國的專利申請公開量較上年明顯增加,優勢地位不斷鞏固。

葛樹表示,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數字化發展進一步加快步伐,這也對數字領域的知識産權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知識産權局將深入開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研究和實踐探索,推進實施數據知識産權保護工程,增強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核心動能,助力打造我國數字經濟新優勢”。

知識産權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十四五”國家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當前,知識産權對激勵創新、打造品牌、規範市場秩序、擴大對外開放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國知識産權工作還面臨不少問題和短板,例如:知識産權轉移轉化成效有待提高,知識産權服務供給不夠充分,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應對能力不足,知識産權制度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等。《規劃》也將“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納入了主要發展目標。

“知識産權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葛樹説,當前,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知識産權跨境保護已成為創新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一門必修課,“總的來看,我國海外發明專利授權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申請人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經實質審查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達4.6萬件,同比增長14.1%,是2016年的2.4倍,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同時,2021年中國申請人提交並公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中,數量居前三位的技術領域是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和音像技術,分別佔總量的15.5%、15.3%和6.9%。增速居前三位的技術領域是生物材料分析、生物技術和有機精細化學,分別同比增長49.2%、39%和35.5%。歐洲專利局發佈的數據也顯示,2021年收到來自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達到1.7萬件,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華為位居企業首位,OPPO、中興、百度、小米和騰訊位列前50名,中國專利申請呈現極具活力的發展態勢。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市場主體正積極運用國際知識産權制度,重點圍繞數字化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不斷加大海外知識産權保護力度。我們也希望這些申請能夠在國外獲得及時審查和授權,並得到有效的保護。”葛樹説。(記者 張亞雄 袁于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