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省堅持階段性措施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推出系列舉措助企紓困

2022-07-22 20:34 來源: 海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堅持階段性措施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推出系列舉措助企紓困
政策靶向發力 紅利精準“落袋”

它們很大,工業園區裏的現代化企業動輒幾十億“身家”,但其中不少企業面臨融資難;它們很小,街頭巷尾的一家家小店不過“巴掌大”,卻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或大或小的市場主體,連接著經濟發展與千家萬戶,也共同構成地方經濟的“基本盤”。

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今年以來,我省聚焦市場主體最關心、最期盼的稅收、融資、租金、社保、政務服務等領域,堅持階段性措施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以非常之舉、盡非常之責,支持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

一項項紓困助企舉措紛至沓來、擲地有聲,如春雨般惠潤海南198萬戶市場主體。

問需求,助企甩掉“舊包袱”

5月底在澄邁縣舉行的一場市縣長“現場會”上,多家企業提出土地被徵用卻拿不到補償款、項目無法異地重建等“舊賬”。

“不能因為政府原因導致的歷史遺留問題,讓企業吃虧。”會上,該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現場致歉,並一一列出問題解決、政策落實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將政企溝通落到實處。

一位參會的企業家深有感觸:“政府不回避問題,有決心解決問題,堅定了我們留下來發展的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嚴峻複雜形勢下,政府部門的積極作為能給市場主體帶來最大的信心。

從省領導“早餐會”到市縣長“現場會”、廳局長“接待日”,今年以來,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會同省有關部門、各市縣政府,推出系列“政企面對面、服務心貼心”活動,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越來越多的黨政機關敞開大門,願意並主動傾聽市場主體的聲音。

聽清呼聲、摸清癥結,才能讓政策、服務有的放矢。

“現在企業的運營情況如何?”“需要政府幫助做些什麼?”連日來,一批批黨員幹部走出機關大院,深入企業車間廠房,聽意見、問需求、解難題。他們有一個共同身份:企業首席服務專員。

日前,我省全面鋪開企業首席服務專員制度,2258名“店小二”的服務“觸角”遍及45個省級有關部門、19個市縣、218個鄉鎮(街道)和重點園區,正聚焦企業“準入、準營、退出”各環節難點堵點痛點,全力打造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鏈條。

“過去我們碰到困難,根本不知道該向誰反映。”海南新大源工業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逸説,如今,他的選擇十分靈活,既可以線下找“店小二”,也可以通過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線上吐槽。

這一口號為“海南自貿港請您來投訴”的問題受理平臺,建立了“平臺統一受理、專人梳理研判、按責分級核辦、限時辦結反饋、定期回訪復核、辦結歸檔銷號”的閉環工作流程,截至7月19日,共收到各類營商環境問題線索4060件,辦結3293件,辦結率81.11%,幫助一大批市場主體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搭把手,“放水養魚”激活力

“受疫情影響,今年酒店經營較為困難,這筆4.9萬餘元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給了我們很大幫助。”海南龍泉花園酒店辦公室主任李燕梅直言,從官網公示到資金到賬只用了一週時間,政府助企紓困的速度令人驚喜。

老話常説,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既然有困難,那就搭把手、拉一把、扶一程。

從中小企業紓困幫扶31條、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9條、促進個體私營經濟15條,到46條舉措促進服務業困難行業恢復發展、23條舉措穩定工業增長,再到《海南省超常規穩住經濟大盤行動方案》《海南省穩經濟助企紓困發展特別措施》同步出爐……

今年以來,我省密集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通過階段性措施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充分用好緩、免、減、退、返、補等一套組合拳,同時積極發揮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對不同行業、不同門類市場主體靶向施策、精準“滴灌”,不斷為助企紓困按下“加速鍵”。

面臨資金週轉壓力的海南天越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向屯昌縣稅務局申請留抵退稅後,17萬元退稅款在一個工作日內便“落袋”;

在洋浦承租國有廠房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國佑(海南)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獲減免3個月租金逾36萬元,大大降低運營壓力;

得益於“瓊科貸”政策,海南富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獲得1000萬元貸款拓展新業務,融資之“困”迎刃而解;

……

財政盡力而為、政策能出盡出、費用能降則降、利益能讓儘讓。

這些紓困政策重點圍繞中小微企業,同步對上市公司、大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主體給予一定幫扶。

來自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等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6月,我省已有1300多家企業享受緩繳社保費政策;截至5月底,今年全省辦理相關退稅達100億元左右;截至7月11日,今年我省累計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08億元,受益企業達2.57萬家。

提效能,“隱性成本”降下來

只用了不到半小時,萬寧小洋僑泰來景區副總經理商文雨就辦好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設施工許可證,這是不久前他在萬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體驗到的“小驚喜”。而在過去,辦理這兩本證至少要耗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審批時間從“按月算”到“按小時算”,意味著更方便。

“過去審批耗時太長,不僅拉長資金回籠週期,也給企業增加風險。”“項目審批慢,落地、開工、投産也會跟著慢。”不少企業直言,除土地、原材料、物流運輸、人工等“顯性成本”外,這些看不見的“隱性成本”同樣是不能承受之重。

“隱性成本”如何降?我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直指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變寬——不斷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將實行告知承諾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拓展至111項,進一步放寬企業準入、準營、準出門檻;

變簡——實行極簡審批改革,在多個重點園區以極簡審批模式審批建設項目800多個,涉及投資額超5700億元,平均審批提速90%以上;

變零——實施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超90%,“零跑動”率達55.6%。

措施效果怎麼樣,市場主體“用腳投票”。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市場主體46.31萬戶,同比增長144.89%,增速連續28個月保持全國第一。

“我們要以構建全方位企業服務體系為抓手,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繼續開展制度集成創新,實施準入即準營、政務服務“零跑動”“信用+免審”等一批改革,形成改革協同和牽引效應,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不只為“救急”,更著眼于長遠。將紓困減負與激發活力並舉,我省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記者 李夢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