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立秋話農耕 勞者歌其事

2022-08-08 07: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題:立秋話農耕 勞者歌其事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2022年8月7日20點28分57秒,農曆七月初十,立秋。

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立”即開始,“秋”乃禾熟,對於農業生産而言,意義重大。今年是“晚立秋”,讓人們對農業豐收有更多期待。

作為華夏先民的偉大創造,指導農事的重要工具,節氣以“農夫心裏似湯煮”的農業生産為中心,而非以“王子公孫把扇搖”的閒適生活為中心。農諺有雲:“七月立秋樣樣收,六月立秋樣樣丟” “早立秋,滿山丟”“早立秋,灰溜溜”。因為如果農曆七月“晚立秋”,不管夏收作物還是秋收作物,都有足夠的生長時間和熱量,長勢好、産量高;而如果是農曆六月“早立秋”,天氣很快轉涼,作物生長時間和熱量不充足,長勢受影響,産量跟不上。品讀這些農諺,可以體味其中飽含的中華農耕文明“順天時、講地利、重人和”的大智慧。

烈日酷暑,汗滴禾下,農事尤其辛苦,正應了《春秋公羊傳》中的名句——“勞者歌其事”“秋後一伏”,對誰來説都難熬,但對農民和農業來説卻十分寶貴。立秋是秋季的開端,意味著莊稼開始結果孕籽,從南方到北方,立秋前後是“雙搶”大忙季節。從拖拉機到無人機,雖然越來越多現代工具取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力,但四季流轉不會變,這方水土不會變,現代農業生産仍浸潤著農業生産者的無數汗水和心血,仍然暗合著春種秋收的自然規律。在迫切需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當下,我們更要在立秋之際,表達對辛勤耕耘在農業戰線的萬千勞動者的敬意和禮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傳統農事節氣是我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千百年來中國人對生産規律、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具有科學的內涵和豐富的文化價值。認識立秋,感受立秋,體驗立秋,就是觸摸農耕文明的根須,從生生不息、春華秋實的文化之根獲取永不枯竭的動力。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十分重視立秋,因為這是通往金黃豐收季節的開端。從立秋開始,“秋處白秋寒霜降”,從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中秋節,每一個節氣節慶,都承載著“共説此年豐”“糧穩天下安”的美好希冀,都是穿越時空貫通古今、對中華農耕文明和勞動人民的一曲讚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