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紮實推進——“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舉措與成效

2022-08-19 08: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18日,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舉措與成效。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紮實推進——“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舉措與成效

新華社記者 周瑋、白瀛、王鵬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精神文化産品供給質量明顯提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向心力極大提升,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中央宣傳部18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舉措與成效。

全黨全國人民信仰信念更加堅定

發佈會上,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説:“我們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引向深入。”

——推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編輯出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權威讀本,推動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提質增效,帶動全黨全社會形成學思踐悟的濃厚氛圍。

——創新理論傳播方式方法,推出《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等重頭文章,製作播出《我們走在大路上》《敢教日月換新天》等大型電視專題片,編寫“面對面”系列通俗理論讀物,建好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建強理論研究宣傳陣地,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帶動作用,加強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門研究機構,推出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這一系列重要舉措,引導幹部群眾進一步弄清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道理,從而更加堅定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信心。”孫業禮説。

社會輿論總體氛圍清朗清新、昂揚向上

從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一系列重大主題宣傳,奏響了奮鬥新時代的昂揚主旋律。

“我們統籌內宣外宣、網上網下,大力宣傳闡釋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廣大幹部群眾對黨中央大政方針的認知認同進一步增強,對黨中央的信賴信任信心進一步加深,社會輿論主旋律更強勁、正能量更充沛。”孫業禮説。

十年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著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全面鋪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選樹和宣傳一大批先進典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各級各類媒體傳播的內容方式也在十年間發生重大轉變,中央主要媒體完成創新轉型,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大大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步伐,使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加鮮亮,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

圍繞網民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網上突出問題,持續開展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讓打賞失度、惡意營銷、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等得到治理。

“未來,我們在強化‘管’的同時,更加要注重加強‘建’,要建設打造一批網絡文明實踐品牌,讓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加強勁。”中央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説。

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十年來,我國深化文化改革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引領文化高質量發展。

建成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高標準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推進《復興文庫》等文化工程……一系列重大項目工程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精品力作不斷涌現,《長津湖》《山海情》等優秀影視作品廣受好評,中國成為圖書、電視劇、動漫等領域生産大國,電影市場規模屢創紀錄。

“努力登高原、攀高峰,精品數量增多了,質量提升了,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增強了人民群眾精神力量。”廣電總局副局長孟冬説。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不斷推進,文物和古籍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取得新進展。

“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評劇《母親》、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等優秀作品在豐富精神文化産品供給的同時,生動展現了大國的文化藝術形象。”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