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開啟新時代數字政府建設新篇章

2022-08-26 13:48 來源: 人民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時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慧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近日,《指導意見》由國務院正式印發,引起廣泛關注。總書記的講話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深刻認識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重大意義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刻把握時代發展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在政府數字化改革領域的具體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信息化、數字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社會發展史看,人類先後經歷了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現在正在經歷信息革命,並提出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分別提出推進和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數字政府建設單列為一章,擘畫了數字政府藍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搶抓信息革命歷史機遇,加快全面數字化發展和政府治理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攻堅期和關鍵期。面對新的形勢要求,我國數字政府建設要在過去重點突破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全國一盤棋”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吸納全國各地系列探索實踐成果,對數字政府建設作出全面安排,為全國各地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指明路徑,必將開啟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新篇章。

二、系統謀劃、整體協同,構建數字政府建設新格局

堅持系統觀念,是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數字政府建設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其自身也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改革。《指導意見》堅持系統觀念,提出了數字政府建設的目標和基本原則,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對全國數字政府建設進行詳細部署。

(一)加強領導、健全規則,理順數字政府建設體制機制。

有力的統籌協調、科學的制度規則是數字政府建設整體協同推進的重要條件。《指導意見》從黨的領導、具體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配套的制度規則體系建設提出具體要求。

一是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基本原則。《指導意見》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引領,提出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數字政府建設各領域各環節,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確保數字政府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指導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切實履行領導責任,各級政府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履行數字政府建設主體責任。

二是建立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數字政府建設有序推進。數字化建設是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必須高位推動、全面統籌。《指導意見》提出成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任組長的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協調數字政府建設,辦公室設在國務院辦公廳,具體負責組織推進落實,並要求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

三是以構建數字政府建設制度規則體系作為機制創新的保障。數字政府建設實質是數字化與政府改革的深度融合,數字技術應用與政府改革在數字政府建設進程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指導意見》部署了四項任務落實制度規則體系建設。以數字化助力政府職能轉變方面,要求將體制機制改革與數字技術應用深度融合,健全完善與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政府職責體系。創新管理機制方面,要求明確運用新技術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推進建設管理模式創新,推動技術部門參與業務運行過程,鼓勵和規範産學研用等多方力量參與數字政府建設。法律法規方面,要求全面建設數字法治政府,加快完善與數字政府建設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框架體系。標準規範方面,提出構建多維標準規範體系,加大標準推廣執行力度,研究設立全國數字政府標準化組織。

(二)改革引領、注重效能,提升政府履職服務能力。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舉措,切實提升政府履職服務能力,以數字化轉型打造適應數字時代的政府治理體系才是目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改革引領、整體協同的原則,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職效能。

一是提升經濟調節能力。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低迷,新冠肺炎疫情流行讓我們面臨的局勢更加嚴峻,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指導意見》要求強化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分析,全面提升政府經濟調節數字化水平,並提出加強經濟數據整合、匯聚、治理,運用大數據強化經濟監測預警,提升經濟政策精準性和協調性三項舉措,為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保持經濟健康穩定運行賦能。

二是提升市場監管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其關鍵在於既要放得下,又要管得住。《指導意見》提出運用數字技術支持構建新型監管機制,以數字化手段提升監管精準化水平,以一體化在線監管提升監管協同化水平,以新型監管技術提升監管智慧化水平,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以有效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三是提升社會管理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慧化、法治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出積極推動數字化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數字化治理能力,推動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

四是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啟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打造政務服務總樞紐、總入口;以人民群眾服務需求為導向,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根據2020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在全球排名第9,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指導意見》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基本原則,要求持續優化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打造泛在可及的服務體系,提升智慧便捷的服務能力,提供優質便利的涉企服務,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務,不斷滿足企業和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

五是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有機組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現代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物聯網、智慧感知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生態環境防控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指導意見》以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引,提出建立一體化生態環境智慧感知體系,打造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強化動態感知和立體防控,全面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數字化轉型。

為支撐政府履職五大領域數字化轉型,《指導意見》還提出加快推進數字機關建設,提升政務運行效能;推進公開平臺智慧集約發展,提升政務公開水平。以數字化,提升政府決策、執行和監督能力,暢通政民互動渠道。

(三)保障安全、築牢底線,確保數字政府安全發展。

網絡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而且由於政府治理覆蓋了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政府的安全顯得尤為重要。《指導意見》提出構建數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一是強化安全管理責任,按照職責分工,構建全方位、多層級、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並且提出加強對參與政府信息化建設、運營企業的規範管理。二是落實安全制度要求,加強數據全生命週期安全管理和技術防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建立健全相關評估機制,定期開展網絡安全、保密和密碼應用檢查,提升數字政府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水平。三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數字政府安全技術保障體系,充分運用安全技術強化監測感知。四是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安全可靠技術和産品應用。

(四)打通數據、強化支撐,夯實數字政府建設基礎。

數據資源體系和應用支撐體系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底座,對數字政府建設發揮著基礎支撐作用。過去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長期受到數據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的困擾,制約政府數字化轉型效能的充分發揮。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多次對推進數據開放共享、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作出重要指示。

《指導意見》將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作為重要任務,提出創新數據管理機制,強化政府部門數據管理職責,優化完善各類數據庫,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充分發揮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共享樞紐作用,提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政府信息系統與黨委、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按需共享。有序推進國務院部門垂直管理業務系統與地方數據平臺、業務系統數據雙向共享。編制公共數據開放目錄及責任清單,構建國家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分類分級有序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和開發利用,促進社會數據與公共數據融合應用,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共性應用支撐方面,《指導意見》一是明確統籌整合現有政務雲資源,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雲平臺體系,各地區按照省級統籌原則開展政務雲建設,集約提供政務雲服務。二是強化電子政務網絡統籌建設管理,降低建設運維成本,提升網絡支撐能力,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拓展覆蓋範圍,有序向企事業單位延伸。三是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文件等共性應用將按照集約化建設思路,推進全國互通。

(五)政府牽引,引領驅動全面數字化發展。

加快數字化發展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的重要部署,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生態相互融合促進,共同構成全面數字化發展藍圖。由於政府履職服務範圍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因此數字政府建設也對全面數字化發展具有引領驅動作用。《指導意見》要求,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壯大數據服務産業,進一步釋放數據紅利。通過普及數字設施、優化數據資源供給,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準化、智慧化水平,支撐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提高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水平,促進數字社會發展。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數據交易制度規則,夯實網絡安全基礎,為數字化發展營造安全可靠環境,構建良好生態,打造數字政府驅動全面數字化發展的格局。

(六)提升素養、試點先行,有序提升數字政府建設水平。

數字政府建設是複雜的系統工程,落實數字政府建設要求,需要高素質人才隊伍和科學的推進路徑。人才隊伍方面,《指導意見》提出提升數字素養,建立懂業務、懂技術、懂管理的複合型幹部隊伍,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設置數字政府相關專業,成立數字政府建設專家委員會。推進路徑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全面部署與試點帶動相結合,鼓勵先行先試,形成創新經驗,各地復用,同時要求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建立常態化考核機制,建立完善評估體系,不斷跟蹤建設成效,形成工作閉環,促進持續健康發展。

三、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廣東數字政府2.0建設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組織全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作為基礎性、先導性改革任務,全省一盤棋推進。我們創新體制機制,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專家委員會,省市縣三級均組建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成立市場化的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創新“政企合作、管運分離”機制,在政務服務創新、省域數字化治理、數據開發利用、政府協同運行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成果,為全國貢獻了數字政府建設的廣東經驗。當前,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已經從打基礎、優服務的1.0階段進入全面優化提升的2.0新階段,2022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數字政府2.0”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向全省部署。《指導意見》的正式印發,為廣東省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極大地鼓舞了我們深入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繼續爭先創優的決心。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指導意見》的各項部署,把數字政府建設作為落實國家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抓手,按照數字政府“12345+N”業務工作體系,全面、深入推進。

一是培育“1”個統一的數據要素市場。廣東已經按照中央關於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部署精神,率先印發《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破局。下一步要加快搭建數據要素市場規則體系,為釋放數據紅利、加快推進全面數字化發展創造良好基礎。

二是構建以“2”個地方性法規為基礎的制度體系。加快《廣東省數據條例》《廣東省政務服務條例》起草工作,固化改革成果,為數字政府建設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三是夯實數字政府建設的“3”大支撐。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負責專業技術運營支撐,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事務中心重點承擔政務服務、核心網絡和系統運維、公共資源交易等政務事務支撐,以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專家委員會為骨幹,聚集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生態提供數字政府理論、政策、規劃等研究支撐。

四是把握“4”個主攻方向。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升政務服務“三化”水平,增強企業群眾獲得感。省域治理“一網統管”賦能省域數字化、智慧化治理,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政府運行“一網協同”提高政府協同運行效率,打造多跨協同政府運行新模式。數據資源“一網共享”構建全省一體化數據資源體系,打通全面數字化發展數據動脈。

五是突出“5”大産研帶動。培育形成廣東省信創産業聯盟、數字政府建設産業聯盟、數據發展聯盟、數字政府網絡安全産業聯盟和省電子政務協會,更好發揮數字政府建設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營造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發展的良好生態,引領全面數字化發展。

六是形成系列標誌性成果。持續打造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粵省心、粵智助、粵優行,粵治慧、粵公平等“粵系列”平臺,以及數字財政、智慧水利、數字住建、智慧醫院、智慧消防等一大批數字政府創新成果。

七是培養高水平人才隊伍。聯合高校科研機構打造廣東政數學院,定期開展公務員數字技能培訓,建立專業人才培養和多層次人才選拔機制。

(廣東省政府副省長 孫志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