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看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

2022-08-30 22: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題:從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看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

新華社記者 李恒、田曉航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和民生福祉。當前,我國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進展成效如何?還面臨哪些問題?下一步怎樣綜合施策、精準發力?

30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報告從老齡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加強、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持續擴大、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穩步推進、銀發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年人防控救治等7個方面,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老齡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報告指出,我國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支持政策,制定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重點針對老年人面臨家庭和個人難以應對的失能、殘疾、無人照顧等困難時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由國家提供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的養老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養老服務工作協調落實。

針對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報告顯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實現省級全覆蓋。將符合條件的困難老年人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截至2021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3億人。2012年以來,四次提高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2021年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79元。

報告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共計安排約50億元,支持203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2021年至2022年共計安排22億元支持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為36萬個,床位812.6萬張。2021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市城市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為62%。中央預算近12億元支持43所優撫醫院、28所光榮院設施建設。

守護最美“夕陽紅”,一個都不能少。報告顯示,我國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超過1.9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為加強老年照護服務,我國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增加上門護理服務供給。確認74.6萬建檔立卡失能貧困老年人,並落實相應照護服務。在91個城市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擴大至49個城市,參保人員達1.45億。推動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評估標準全國規範統一。

報告還透露,2019年至2021年,全國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5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加裝電梯5.1萬部,增設養老、助餐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3萬多個。“十三五”期間完成16.4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十四五”期間,將對200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基礎項目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2016年至2020年,為近20萬名貧困重度殘疾老年人進行家庭無障礙改造。

守護好老年用品質量安全事關社會和諧。報告指出,我國加大老年用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持續開展老視成鏡等6种老年用品産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2012年以來,共抽查852家企業生産的1024批次産品。2018年至2021年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將老年用品列為重點治理對象。

然而,老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報告也系統分析了當前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比如,老年人口數量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快、區域差異大;老年醫學人才、護理人員短缺,養老機構發展不平衡;老年人生活配套設施總體上仍然不足;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有待開發;老齡産品研發相對滯後,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支持政策仍需完善和推動落實。

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未來,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該如何綜合施策、精準發力?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兜底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發揮公辦養老機構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作用,支持社會力量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出臺促進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智慧化服務創新並行,推動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困難;加強老年輔助器材及産品的研發創新,支持發展銀發經濟;完善老齡工作保障體系,繼續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老齡事業發展……報告聚焦老齡工作“實招”頻出。

到2025年,養老服務床位總量達到900萬張以上、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達到55%,設立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佔比達到60%以上,每個縣(市、區、旗)至少有1所老年大學……報告緊扣老齡人關切提出系列目標。

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馬文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