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邁出法治中國建設新步伐——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述評

2022-08-31 16: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題:邁出法治中國建設新步伐——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述評

新華社記者熊豐、白陽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係我們黨執政興國、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並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予以有力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人民法院巡迴法庭成員前往班瑪縣燈塔鄉班前村提供法律服務(2021年8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謀篇佈局 立柱架梁——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開闢全面依法治國新境界

2012年12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奉法者強則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佈局法治、厲行法治。

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個“首次”——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以中央全會形式專門研究全面依法治國,部署18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全面依法治國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全面展現在世人眼前。

2020年11月,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

宣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科學內涵;明確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框架和總體佈局;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頂層設計更加完善。

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制定出臺《中國共産黨政法工作條例》,把黨長期以來領導政法工作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依法治省(市、縣)委員會全面設立,加強各地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構建起法治中國建設的“四梁八柱”。“一規劃兩綱要”,確立了“十四五”時期全面依法治國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標誌著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在遼寧省本溪市公安局北地派出所民警指導下,市民通過自助體檢機完成機動車駕駛人檢測項目(2021年12月10日攝)。新華社發

保障善治 促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

從“制”到“治”一字之變,反映法治建設從法律體系向囊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的法治體系全面提升。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十年來,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資法、國家安全法、監察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國防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


在長春市二道區政務服務中心輔助填報區,市民在工作人員的輔助下進行事項填報(2020年11月23日攝)。近年來,長春市二道區多措並舉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搭建涵蓋企業開辦各類事項的“一門式、一張網”綜合服務平臺,創新優化政務服務舉措、效能和環境,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徒法不能以自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公正司法。

“100-1=0”——“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振聾發聵。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張文中案等一批冤錯案被依法糾正,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守住防範冤錯案底線;司法責任制改革“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出臺規定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批條子”“打招呼”……一系列舉措環環相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不斷夯實。

以法為綱,崇法善治。

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

國家博物館有一件特殊收藏品——109枚來自天津濱海新區的紅色公章。簡政放權改革以來,天津濱海新區將分散在18個單位的216項審批職責歸至一個部門,實現“一顆印章管審批”,原有109枚公章就此封存。

從“109”變成“1”背後,是以法治方式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


2014年11月15日,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搬走天津濱海新區109枚封存審批公章。新華社發(付文超 攝)

制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厘清政府權力邊界;加強産權司法保護,營造風清氣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政府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激活了市場主體活力,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動能。

加強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法治保障;健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法律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執法,制定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支持重大改革,護航國家發展,一系列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實施推進都有法治的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十年間,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邁向良法善治的更高境界。

為了人民 依靠人民——堅持法治建設以人民為中心,讓億萬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現在庭審開始!”2020年2月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借助視頻庭審平臺“北京雲法庭”,完成對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法庭詢問程序,而其中一方代理律師正身處寧夏。

“微法院”“雲辦案”“指尖訴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司法機關案件辦理從線下到線上,保障公平正義“不打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

十年來,法治中國建設始終聚焦群眾所急所需所盼,以法治之力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曾經的“立案難”變成“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曾經辦事“跑斷腿”變成“異地可辦、一網通辦”,行政訴訟渠道更加通暢,法律服務更加方便快捷……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步履鏗鏘,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法治的溫暖與便利。


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採用“雲間庭審”方式,對一起離婚糾紛案進行二審線上詢問(2020年2月10日攝)。新華社發

2021年12月的一天,遼寧本溪市民陳宇收穫了一個“小驚喜”。

在本溪北地派出所民警引導下,他通過自助體檢機完成了機動車駕駛人檢測項目。“以前做檢測要跑去郊區的車管所,現在下樓就能辦,真是太方便了。”陳宇高興地説。

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變化”,源自法治政府建設的“大實效”。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蘇陳派出所民警在蘇陳社區田間地頭向農戶進行普法宣傳(2021年12月4日攝)。新華社發(湯德宏 攝)

從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到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推動各地區各部門清理證明事項2.1萬多項;再到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法治政府建設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

法治的真諦,在於全體人民的共同信仰。


江西蘆溪縣宣風鎮珠亭村人民調解員陽昌紹(中)為珠亭村的百姓宣講民法典知識(2021年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領導幹部要做尊法的表率,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2021年12月3日,山東濱州市濱城區法治文化公園廣場上,濱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有關負責人宣讀倡議,全體人員向憲法宣誓。

自2018年以來,我國已連續4年舉辦“憲法宣傳周”活動,推動憲法法律精神走進基層、走向生活。


在重慶市江津區蔡家鎮文昌村塘口村民小組,基層法官們在巡迴法庭審理案件(2021年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全面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動村民小組“法律明白人”全覆蓋,“板凳法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百姓家門口,陽光議事廳助推社區“微治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愈加濃厚,匯聚起法治中國建設的澎湃力量。

新征程上,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河北衡水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劉學敏在衡水中學為學生們講解憲法知識(2020年12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民 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