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多措並舉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我國不斷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2022-09-02 20: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 題:多措並舉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我國不斷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新華社記者李恒、董瑞豐

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國家衛生健康委2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不斷提升。

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健康醫療大數據提高群眾獲得感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介紹,國家出臺關於促進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與“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推動形成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以大數據發展和“互聯網+”服務為引領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在山東,當地積極應用健康醫療大數據,提倡“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已經發放電子健康卡1.49億張,93.2%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了線上惠民便民服務,切實提高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遲蔚蔚介紹,山東省深化跨部門、跨區域數據共享,充分發揮大數據中心海量數據資源優勢,構建更加全面、科學、客觀的健康指數評價體系。

老年人看病就醫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毛群安介紹,我國推動實現線上服務便捷化,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注重線下服務人性化,合理保留傳統服務窗口。同時,進一步優化網上預約掛號、網上問診等相關技術與服務流程,提供語音諮詢引導服務等,盡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

當前,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正加快與醫療行業融合。毛群安説,國家衛生健康委堅持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在全國31個省份開展“5G+醫療健康”創新試點項目987項,在上海、浙江、安徽等15個省份開展醫學人工智慧應用和社會治理實驗,在北京、山東、海南等12個省份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均取得階段性成效。

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全面提升 數字抗疫成新亮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注重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應用,數字抗疫成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毛群安説。

據介紹,在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健康”發揮了突破時空限制、免接觸的優勢,在保障患者特殊時期就醫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開闢了線上抗疫的“第二戰場”。

此外,為節省就醫費用,減少跨院顧慮,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工作。目前,部分區域、部分醫院和醫聯體在實現了互通共享基礎上,以應用為導向,逐步實現全國醫療健康數據互通共享。

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形成了全國核酸檢測結果數據庫、全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數據庫,群眾可通過國務院客戶端、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以及各地健康碼查詢本人的核酸檢測結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記錄,以此便利人員安全有序出行。

“下一步,我們從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等群眾關心的‘痛點’入手,開展攻堅行動,進一步實現醫療信息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互通共享。”毛群安説。

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作用 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全區基層醫療機構搭建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目前全區基層電子病歷規範率達95%以上;山東省通過健康檔案“點對點”開放,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資産,享受個性化、智慧化醫療服務……近年來,我國多地針對不同群眾就醫需求,多措並舉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宋晨陽説:“我們將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一個大的‘互聯網醫院’場景來打造,建成覆蓋全區40家二級以上實體醫療機構的互聯網醫院一體化應用平臺。”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也在影響著患者的就醫習慣。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為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診療的就診人次佔門診總量從疫情前的2%增長到20%以上。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楊偉憲説,醫院致力於為患者打造一個無邊界、無時限的“醫療+健康”服務平臺。目前,可為患者提供68項線上便民惠民服務措施,與線下就醫相比,人均等候時間明顯縮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