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喜看豐景溢芳香——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各地掃描

2022-09-24 07: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題:喜看豐景溢芳香——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各地掃描

新華社記者

秋分至,豐收時。9月23日上午,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會場活動在北京昌平和四川成都同時開啟。風吹稻浪,瓜果飄香,全國各地的“豐收民歌”依次唱響,豐收喜慶的氣氛隨之撲面而來,鄉間田野一派豐收好景象。

希望的田野上奏響豐收曲

23日上午,在北京昌平會場,“蜜多邦”六選桃、“御前青玉”京西稻米、軍都山紅蘋果、後元化生態園黑桑葚等各色農産品裝點著節日現場,農民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歡慶豐收的喜悅。

除了昌平,北京通州、平谷、豐臺、門頭溝等區也精心準備了採摘、文藝演出、農事體驗等近百場活動延續著豐收節的精彩。

在成都新津區天府農業博覽園會場,紅黃主色調的舞臺凸顯豐收的熱情。舞臺周邊,稻穀簇擁成一片金色海洋隨風搖曳,20余幅巨型稻田畫在3000畝稻田裏舖開。

大片稻田裏,5個巨大的圓拱形木質結構建築掩映其中,建築頂部由顏色不同的方塊玻璃拼裝而成,遠遠看去,猶如“風吹稻浪”一般鮮明溫暖。這5個“稻浪”是此次豐收節主會場活動的主要展館,大國糧倉科技館、中華農耕文明博物館……千年農耕傳奇故事在這裡徐徐展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連日來,全國各地豐收忙,收穫的喜悅從田間蔓延至農民的心間。

金秋時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遼市鎮豐林村的百畝香芋種植基地迎來豐收季,芋農們紛紛下田採挖香芋,將香芋清泥、分揀、過磅、裝袋,打包裝車,田間地頭一派豐收的忙碌景象。

在成都新津區寶墩鎮龍馬村的大型烘乾中心,運糧車正源源不斷地將稻穀運進來。“我們烘乾中心每天處理近800噸稻穀,預計要忙到10月底收割季結束了。”烘乾中心負責人遊靜説。

豐收的喜悅,在賬本上體現得實實在在。談起今年的收成,黑龍江省望奎縣東郊鎮廂蘭五村村民周春生高興得合不攏嘴。周春生今年種了400多畝玉米,預計畝産至少能達到1600斤。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每畝玉米種植成本大約1100元,按每斤賣1元計算,每畝玉米地收益約500元,400畝玉米地至少能有20萬元收益。

豐收的喜悅是對辛勞的讚美

豐收的喜悅,是對勞動者辛勤勞作的犒賞和讚美。

北方秋汛、南方旱情、局部疫情反彈、地震災害等因素,讓今年的農業生産面臨多重挑戰。不懼考驗、克服困難,全國上下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産,抓好農業防災減災,紮緊“米袋子”,端牢飯碗,實現夏糧、早稻增産,糧食生産有望再獲豐收。

成都新津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童皓説,雖然今年成都遭遇了極端高溫天氣,但大家積極主動開展抗旱自救,保障了糧食穩産。

“高溫期間,新津區農業農村局安排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指導,察看農作物長勢。在水稻抽穗揚花期保水到位,今年優質稻畝産預計1200斤,與去年基本持平。”童皓説。

今年,江西宜春袁州區遼市鎮豐林村的百畝香芋基地雖然也受到旱情影響,但得益於近年來村裏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加上精選香芋種苗,又有技術專家指導,不到半年時間,地裏就長出了個大香甜的芋頭。

惠農政策的持續加碼,也讓農民生産更有勁頭、更有希望。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積極引導棗農發展大棚種植,棗農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擔心天氣不好影響收成了。沾化區下洼鎮黨委書記魏書柱説:“蓋一個大棚需要2萬元,政府補貼1萬元,還幫農民貸款,三年內免利息,政策助力,村民們更有積極性。”

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翅膀”

選良種、施良法、種好糧,豐收的喜悅離不開農業科技支撐。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西村鎮張坊村千畝高標準農田裏,秋糧迎來了豐收季,入眼儘是一片金黃。

張坊村“90後”種糧大戶劉露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流轉了1600畝地種中晚稻,預計可收稻穀700多噸。“以前水稻都是人工收割,耗時久、成本高。現在插秧、收割全程機械化操作,方便又省力。”劉露説。

科技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助力農産品豐收。在山東淄博生態無人農場,地下30厘米處的墑情傳感器24小時收集“情報”。“1號地塊缺水,請澆水”……傳感器發出提示,農場智慧雲平臺接到這條“急電”,經過自動研判,噴灌機立即開啟精準澆水作業。

柑橘無病毒苗木繁育中心、藍莓種植示範展示區……在位於天府農業博覽園內的58農業新津基地裏,8個大小不一的溫室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綠意盎然。

“這些大棚是我們的柑橘無病毒苗木繁育中心,這裡培育出的柑橘苗,不僅沒有病毒的侵擾,植株生長速度更快,植株高度也比較整齊,出圃移栽後第二年即可挂果。”基地總經理張傳峰説,該基地還依託數字化水肥管理中心,實現精準施肥澆水,能助力農作物快速成長。

北京昌平,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産品琳瑯滿目。拼多多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搭建的麵包展臺吸引了不少嘉賓。烘焙麵包的麥粒是科學家最新培育的小麥品種,高産、抗病、耐熱,營養成分也非常豐富。科研力量的不斷壯大,科技創新的飛速發展,正在為現代化農業發展增添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記者 董小紅、丁靜、陳春園、黃騰、邵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