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數字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專家談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成就

2022-10-03 14: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 數字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專家談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成就

新華社記者 王思北、周琳

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基礎設施、數字社會服務更加普惠便捷、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全球領先、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十年來,中國主動順應信息革命時代浪潮,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數字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數字技術不斷創造新的可能。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2年,中國網民規模從5.64億增長到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升到74.4%,形成了全球最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億萬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緊緊抓住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

清華大學智慧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蘇竣説,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設立專篇對“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作出重要部署,《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相關戰略規劃相繼出臺,為數字中國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為信息化發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


這是江西井岡山先鋒數字經濟産業園(2022年9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李晨 攝)


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中國移動工作人員在調試5G基站(2020年5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十年來,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發展——移動通信技術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目前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基礎設施;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100%;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正朝著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慧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進……數字基礎設施已成為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


青海省西寧市民在使用二維碼掃碼乘坐公交車(2018年11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十年來,信息技術助力彌合數字鴻溝——“互聯網+”深度融入教育、養老、扶貧等多個領域,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100%,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水平及特殊群體的無障礙普及不斷推進;分享經濟、智慧出行、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新産品新業態競相涌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正在惠及更多百姓。

“我國從一個互聯網後來者,到今天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在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蘇竣認為,這條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讓億萬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信息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一組數據勾勒出數字技術賦能經濟社會的生動圖景: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農業數字化水平加快提升,精準作業逐步普及;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李艷表示,這十年間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影響最廣泛的領域,數字經濟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在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郭原村,寬帶維護工作人員劉青格(右一)向脫貧戶董成榮一家介紹智慧家居攝像頭的功能(2021年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從推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到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數字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再到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促進互聯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放眼全國,數字技術正描繪著全新的時代圖景——


一輛L4級自動駕駛汽車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沿著重慶仙桃國際大數據谷示範運營線路的開放城市道路進行自動駕駛模式行駛測試(2019年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在聯想武漢産業基地,機器人在生産線上繁忙作業,不到1秒鐘就有一部手機或平板電腦下線;

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三一集團西南首個智慧化“燈塔工廠”裏,約17分鐘就能下線一台大型挖掘機;

在福建聖農集團的肉雞養殖場,依託智慧喂料系統、智慧環控系統等智慧化設備,一名飼養員可以輕鬆管理3萬羽肉雞的“日常起居”……


安徽省金寨縣大灣村村民方臨芳(前左二)指著自己身體疼痛的部位,在村醫袁玲(左一)的幫助下向5G遠程醫療會診的專家講述病情(2020年12月3日攝)。新華社發(陳力 攝)

“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還在不斷加速。”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賀仁龍認為,要進一步把握新形勢、新特徵、新要求,強化技術引領、推動産業融合、完善數字治理、挖掘數據價值,構築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以數字化推進治理現代化

在上海,從“數字孿生”最小管理單元發佈,到超大城市運行數字體徵系統上線;從遍佈全市的近1.8億個智慧傳感器,到千萬市民共同參與的12345熱線、“隨申拍”……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以來,數字化用科技之智、規則之治、人民之力,時刻守護著城市生命體的有序安全運行。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左)向前來辦事的居民介紹智慧文件櫃的使用方法(2021年3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融合了高效能治理和人性化服務的數字化治理,不僅為城市治理者提供了多樣化的路徑,也讓服務使用者擁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説。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掌上辦”“指尖辦”已成為各地政務服務標配,“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取得積極成效。超90%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拉術村,一位村民(右)在學習使用手機(2020年10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十年來,各地不斷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從“線下跑”“分頭辦”向“網上辦”“協同辦”轉變,以數字化推進治理現代化。


浙江杭州西湖區文新街道德加社區居民楊福根在社區活動中心錄製表情包製作教程,發佈到網上跟網友交流(2019年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通過“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浙江省建立起政務數字資源“大超市”,讓數字資源實現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高效共享、開發利用;山東省加快政務服務事項全面上網運行,推動實現企業群眾辦事“進一張網,辦全省事”,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網上政府……


工人在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三一重工西南地區首個智慧化“燈塔工廠”項目內作業(2021年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隨著社會逐漸由信息化邁向智慧化,探索智慧社會治理成為一道新命題。”蘇竣表示,要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和智慧技術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努力建設成為更有人文溫度的智慧社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