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高水平開放成效顯著 合作共贏展現大國擔當

2022-10-09 12:52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高水平開放成效顯著 合作共贏展現大國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佈局,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推進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創新,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外貿易規模穩定增長,結構持續優化,貿易大國地位更加鞏固。雙向投資協同發展,質量效益逐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

一、量穩質升,貨物貿易向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貿總體規模不斷擴大,貿易質量穩步提升。面對超出預期的複雜外部環境,我國外貿表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展現出長期向好發展的雄厚基礎。2021年,我國進出口快速增長,佔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充分體現了我國不僅向全球市場提供豐富商品,也為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中國市場發展機遇。

(一)貿易規模邁上新臺階

2013—2021年,我國累計貨物貿易進出口262.3萬億元,年均增長5.4%。其中出口144.7萬億元,年均增長5.9%;進口117.6萬億元,年均增長4.7%。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規模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後,2021年又連續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了歷史高點。我國貨物進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2017—2021年連續五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

(二)貿易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隨著我國貨物貿易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推進,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占比不斷提升。2013—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方式累計進出口149.8萬億元,佔同期累計貨物進出口總值的57.1%;加工貿易累計進出口72.6萬億元,佔同期累計貨物進出口總值的27.7%。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24.1萬億元,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1.6%,比2012年提升9.6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8.5萬億元,佔比21.7%,比2012年下降13.1個百分點。

我國市場採購、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興起,並以極快的發展速度、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帶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我國已設立全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31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132個,外貿新業態先行先試“試驗田”不斷擴大。2021年,我國市場採購出口9303.9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1.98萬億元。

(三)貿易經營主體活力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2021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達到56.7萬家,比2012年增長1.7倍。尤其是生産經營更加靈活的民營企業,成為拉動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額佔外貿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額達3萬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3%;佔外貿總值的比重為48.9%,比2012年提升7.3個百分點。同時,我國外貿企業努力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品牌建設、營銷能力,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産權、自主營銷渠道以及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效益出口商品佔比不斷提高。

(四)貿易區域發展更協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東部地區對外貿易保持穩步增長,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加速推進。按美元計價,2021年,我國東部地區外貿進出口4.8萬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46.9%,年均增長4.4%。同期,我國中西部地區進出口1.1萬億美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長10.7%,較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年均增速高5.6個百分點,佔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7.7%,較2012年提升6.6個百分點。

從省份來看,2013—2021年,東部地區中浙江是外貿進出口增長最快的省份,年均增速為8.3%,其次是山東、福建、河北,年均增速分別為7.1%、7.0%、5.6%。同期,中西部地區中陜西外貿進出口增速最快,年均增速為19.5%,其次是湖南、廣西、安徽,年均增速分別為17.4%、13.4%、11.8%。

(五)國際市場佈局均衡發展

2013—2021年,東盟、歐盟、美國始終穩居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2021年,我國對前三大貿易夥伴進出口額為15.9萬億元,佔進出口總額的40.7%,比重與 2012年基本持平。同時,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2013—2021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從6.5萬億元增長至11.6萬億元,年均增長7.5%,佔同期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從25.0%提升至29.7%。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繼2019年超過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後,2020年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二、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增添對外開放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入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貿易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從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到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從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到探索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服務貿易對外貿增長貢獻度逐步提高,成為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一)服務貿易總量快速擴容

我國服務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2014—2021年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二。2013—2021年,我國累計服務進出口總額41.1萬億元,年均增長6.4%,比貨物貿易年均增速快1個百分點。其中服務出口15.1萬億元,年均增長8%;進口25.9萬億元,年均增長5%。服務出口競爭力不斷增長,帶動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收窄。2021年,服務出口增速快於進口26.6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逆差同比下降69.5%,創2011年以來的新低。

(二)服務貿易結構逐步優化

隨著我國服務業開放領域擴大,知識密集型等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強勁。2013—2021年,我國累計知識密集型服務[1]進出口2.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9.3%,佔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12年的33.6%提升至2021年的43.9%。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1.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1.5%;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知識産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分別年均增長34.7%、31%、19.3%。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1.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7.1%;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年均分別增長24.7%和12%。

三、引鳳築巢,外商投資釋放經濟新活力

從黨的十八大提出“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我國利用外資愈加注重結構升級和協調發展,對接國際先進經貿規則的制度性開放成為吸引外資的重要優勢。

(一)利用外資大國地位鞏固

2013—2021年,我國非金融領域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2萬億美元,2021年利用外資金額比2012年增長55.3%,年均增長5%。利用外資規模連續多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2021年,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4.8萬家,較2012年增長近1倍。

(二)外商投資産業佈局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吸引外資更加注重結構優化,不斷引導投資更多向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産業傾斜。2017—2020年,連續4年縮減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分別由93項、122項減至33項、30項,進一步放寬金融服務、高端製造、電子信息等領域外資準入條件。2021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9065億元,佔當年利用外資總額的78.9%,比2012年提高30.7個百分點。

(三)吸引外資能力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高水平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營造法治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2020年我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創新外商投資法律制度,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法治保障。根據世界銀行排名,我國已連續兩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快的前十個經濟體之列。

四、精耕細作,對外投資合作推向新縱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對外直接投資管理模式由核準制轉向備案制,國際經濟合作向 “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紮實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合作不斷展開,跨國企業數量持續增加。近十年來,我國對外投資合作量質齊升,在促進互利共贏、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積極作用。

(一)對外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2013—2021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穩居全球前列,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累計達1.4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2%。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統籌安排境外企業項目人員疫情防控和對外投資發展,2021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7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3%,佔當期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10.5%,排名世界第2位。截至2021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7851億美元,佔當期全球存量的6.7%,比2012年提高4.4個百分點,排名由第13位上升到第3位。

(二)對外合作渠道不斷拓寬

我國對外投資範圍遍及全球189個國家(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超過4.5萬家,尤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尤其迅速。2021年末,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境外企業超過1.1萬家,開展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03億美元,同比增長14.1%。2013—2021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直接投資1613億美元,為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我國對外投資領域日趨廣泛,結構不斷優化。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涵蓋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大類。2021年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製造、批發和零售的投資均超百億美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保持第一位,製造業位列第二。

五、自貿享惠,多邊經貿合作取得新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制定實施對接高水平經貿規則,自貿“朋友圈”不斷擴大,自貿協定內容日益豐富,多領域開放水平已超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

(一)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豐富

2013年,我國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個自貿試驗區,現已擴容至21個。21個自貿試驗區各自發揮不同區位優勢,不斷推進制度性開放,創新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截至2021年,已向全國複製推廣278項制度創新成果,進出口總額佔到全國的17.3%,吸收外資佔到全國的18.5%。2018年,海南自貿港建設啟動,迄今已經推出12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2021年,我國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是我國跨境服務貿易領域的首張負面清單,代表了相應領域最高對外開放水平。

(二)自貿協定向更高標準邁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初步構建起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過去十年,我國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數由10個增加到19個,與自貿夥伴的貿易額佔我國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12年17%提升至2021年的35%。自貿協定水平進一步提升,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正式落地。我國還積極參與數字經濟、環境保護等新議題自貿談判,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向高標準自貿協定的目標邁出了新步伐。

展望未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面對外部環境更加不穩定不確定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以更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更開放的胸襟、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方位開放、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國際經濟合作步伐,以利於在更大範圍和更高水平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為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注入長期動力。

注:

[1]知識密集型服務領域包括保險服務、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知識産權使用費、個人文化娛樂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六類。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