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804萬人

2022-10-10 09:27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推動廣東技工與廣東製造共同成長,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804萬人

■人才大潮涌珠江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廣東緊緊圍繞産業佈局優化技能人才結構,推動廣東技工與廣東製造共同成長,加快建設一支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産業工人大軍。目前,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804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2萬人,佔比33.4%,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人才支撐。

“我省堅持以産業需求為根本導向,把技能人才工作作為産業發展的‘先手棋’,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向技能人才工作領域集聚。”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説,今後將圍繞我省戰略性産業和現代服務業,聯合有關部門推動實施産業技能根基工程,建立以産業崗位標準為引領、以院校學生和教學資源為基礎、以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為紐帶的“産教評”融合技能生態鏈,實現産業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各方共建、共評、共治、共享、共生發展。同時,把技工院校、培訓機構和企業作為主要培育載體,不斷提升技能人才培養的規模和質量。

全省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3.4萬人,人數在全國佔比達1/7,招生實現“六年連增”。專業設置上,我省面向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建設233個省級重點專業和50個特色專業,還與西門子、華為、格力等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培養技能人才。

“堅持産教融合,是培養一流技能人才的關鍵。我們和2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更加精準培養産業急需的人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馮為遠説。數據顯示,廣東技工院校招生人數、應屆畢業生就業率、技能大賽等9項主要指標居全國第一,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譽為全國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幟”。

不僅“主陣地”作用突出,廣東技能培訓多元化主體也為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2021年,全省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415萬人次,培訓規模位居全國首位。我省還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截至目前,“三項工程”累計培訓855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282萬人次,實現“小切口”推動“大變化”。

同時,廣東發揮技能人才評價“指揮棒”功能,深入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我省引導用人主體在技能人才評價中唱‘主角’,建立了行業、企業、院校廣泛參與、共商共建共評共治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廣東省職業技能服務指導中心主任葉磊説。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累計有104.24萬人次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擁有2218家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包括1661家企業、269家院校和288家社會培訓評價組織。

“上技校人生一樣出彩。國家及省特別重視我們技能青年,這讓我感到鼓舞,更加堅定走這條路。”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原型製作項目冠軍許思路説。而省機械技師學院張志坤、張志斌兄弟分別獲第43、44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後,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最年輕專家。

自2011年參加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起,十年間廣東所獲金牌數、獎牌數均居全國第一。同時,廣東不斷開展競賽成果轉化、標準優化、推廣運用等工作,加快構建以世賽為龍頭、國賽為主體、省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競賽帶動效應越來越強,企業、行業崗位技能比武練兵蓬勃開展,企業直接與參賽選手對接簽約。

下一步,廣東將緊緊圍繞産業集群發展需求,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作出廣東貢獻。

■對話

“銀翼衛士”劉明德:

希望更多年輕人熱愛技能、投身技能

焊槍、銷子、定位夾具……數十種工具整齊排開,飛機附件維修工程師們正嫻熟地運用工具拆卸零件,仿佛在進行一場精密的手術,這是“劉明德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每天的日常。平日裏,“南粵工匠”劉明德在這裡帶著團隊成員分析飛機附件故障、鑽研各類航空器附件的維修技術。在這裡誕生的不少技術成果,實現了我國航空器附件維修行業多項“零的突破”。

目前擔任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附件業務中心總監的劉明德被譽為“銀翼衛士”。作為我國頂級飛機附件維修工程師,他紮根航空器附件維修領域近40年,助力我國航空器附件維修行業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技能人才是我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重要基礎,希望更多年輕人學習技能、熱愛技能、投身技能,既為國家作貢獻也能成就自己。”劉明德説。

多數航空器附件維修輔助工具

實現自主生産

南方日報:您紮根航空器附件維修領域幾十載,這些年我國在該領域有什麼變化?

劉明德:我剛入行時,我國的飛機附件維修能力有限,飛機附件只能送到國外檢修,投入大、週期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迫在眉睫。但是,當時我國在附件維修方面沒有可以參考的標準,我們只能摸索前進,一遍又一遍地將維修後的零部件裝上飛機進行測試,有問題再拆下,就這樣不斷嘗試,推動行業一點一點前進。

當年,我們連維修的輔助工具都依賴進口,這些小工具很簡單,卻價格驚人。比如一個簡單的銷子,就要一兩千美金,是當時我們一年的工資。我們就從輔助工具開始自行研製,到逐漸開始研發維修關鍵設備和原創技術。

如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絕大多數航空器附件維修的輔助工具都已實現自主生産,光是我們團隊已經製造了幾萬件輔助工具。同時我們研發的設備技術越來越複雜,智慧程度也越來越高。

南方日報:您和團隊近幾年有哪些新的突破?

劉明德:由於民航客機絕大多數附件和航材十分昂貴,國外原廠傳統維修方式給航企帶來很高的維修成本,因此,近幾年我們團隊在飛機附件的深度維修技術及工藝上加大了研發投入。通過深度維修工藝的實施最高可節約90%的成本,現在我們有深度維修項目超360項,年應用次數約1800次,每年節省換件成本約3500萬元。

我們的技術不僅實現了我國在航空附件維修領域的突破,還拿到了全球的“通行證”,目前所有我們放行的附件,都拿到了中國民用航空局、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和歐洲航空安全局的標簽數據,這意味著我們維修的附件可以在世界範圍內使用,我們也會幫全球的航空公司維修飛機零部件,已有上百家國內外客戶。

近期,我們就要搬遷到新廠區,新廠區會設置專門的電子電氣研發室和機械研發室,進一步加大創新項目的研究力度、加快成果産出速度;同時,新廠區還將配套投入自動化設備,飛機熱交換器維修和噴漆等特種工藝作業也將由傳統維修模式轉變為流水線作業模式,降低人員勞動強度、提高産出效率。

鼓勵更多青年投身技能行業

南方日報:您如何理解工匠精神?

劉明德:我把我們的工作理解為“飛機醫生”,飛機零部件是不會説話的“病人”,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和飛機實現交流,從而“對症下藥”。

飛機附件維修是確保飛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基礎,比如飛機的燃調設備,就好像起動機的心臟,一旦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飛機的各項零件設備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從業者必須對工作嚴格要求,追求極致和完美,不斷提高完善水平,以保證産品質量和100%的合格率。

此外,飛機機型的迭代很快,可能一個機型還沒摸透,就有新機型投入使用。每一個新機型投入使用,對於維修者來説,都是一次新的開始。因此我們必須不停地學習,一天不學習,就可能落伍了。

不斷追求完美,終身學習不輟,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我國航空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縮短了和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但仍需要繼續保持追趕。飛機維修要想進步,必須要將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需要一代又一代技能人才持續改進。作為從業者,永遠要有“下次做得更好”的心態,更不能浮躁,要用心做好一件事。

南方日報:作為“南粵工匠”,您和團隊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有哪些舉措?

劉明德:2016年,“劉明德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立,我們工作室堅持“師徒傳幫帶”制度和“精益管理”理念,以傳統“師傅帶徒弟”的模式言傳身教,將我們過去幾十年積累下的經驗沉澱鞏固下來,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同時,我們還創新培訓機制,不僅有內部專業的培訓課程,還會定期送員工外出培訓,比如與部件OEM原廠合作開展外部培訓、推薦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參加廣東省創新工程師培訓班等,保證員工的技能跟上行業發展。此外,工作室也有相應的獎勵機制,會根據項目的創新點,考慮其創新價值提升情況,按項目給予一定的獎金獎勵。

這幾年“廣東技工”工程也極大地推動了技能人才培養,吸引了更多年輕人投身技能行業。政府為技能人才搭建了更大更好的平臺,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讓技能人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這對於留住技能人才,推動其紮根産業長期發展意義重大。(記者 唐亞冰 肖文舸 黃敘浩 統籌:王聰 黃應來)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