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津紅橋:棚戶區變身濱河公園

2022-11-16 21: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們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濱河公園內鍛鍊、休閒(11月15日攝)。

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曾有一片名為“漁村”的棚戶區,約有563戶居民蝸居在河道堤壩上。這裡的房屋基本為居民自建,里巷狹窄,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天津市紅橋區開始對“漁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居民出棚入樓,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原來的棚戶區也變身成綜合性綠色生態公園。如今,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覽的首選之地。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人們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濱河公園內散步(11月15日攝)。

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曾有一片名為“漁村”的棚戶區,約有563戶居民蝸居在河道堤壩上。這裡的房屋基本為居民自建,里巷狹窄,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天津市紅橋區開始對“漁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居民出棚入樓,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原來的棚戶區也變身成綜合性綠色生態公園。如今,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覽的首選之地。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兩位老人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濱河公園內散步(11月15日攝)。

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曾有一片名為“漁村”的棚戶區,約有563戶居民蝸居在河道堤壩上。這裡的房屋基本為居民自建,里巷狹窄,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天津市紅橋區開始對“漁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居民出棚入樓,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原來的棚戶區也變身成綜合性綠色生態公園。如今,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覽的首選之地。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人們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濱河公園內跳舞(11月15日攝)。

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曾有一片名為“漁村”的棚戶區,約有563戶居民蝸居在河道堤壩上。這裡的房屋基本為居民自建,里巷狹窄,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天津市紅橋區開始對“漁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居民出棚入樓,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原來的棚戶區也變身成綜合性綠色生態公園。如今,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覽的首選之地。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老人帶著孩子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濱河公園內遊覽(11月15日攝)。

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曾有一片名為“漁村”的棚戶區,約有563戶居民蝸居在河道堤壩上。這裡的房屋基本為居民自建,里巷狹窄,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天津市紅橋區開始對“漁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居民出棚入樓,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原來的棚戶區也變身成綜合性綠色生態公園。如今,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覽的首選之地。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搬遷改造前的“漁村”舊貌(資料照片);下圖為2021年10月11日拍攝的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濱河公園(無人機照片)。

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曾有一片名為“漁村”的棚戶區,約有563戶居民蝸居在河道堤壩上。這裡的房屋基本為居民自建,里巷狹窄,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天津市紅橋區開始對“漁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居民出棚入樓,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原來的棚戶區也變身成綜合性綠色生態公園。如今,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覽的首選之地。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搬遷改造前的“漁村”一角(資料照片);下圖為2021年10月11日拍攝的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濱河公園一景(無人機照片)。

在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北岸曾有一片名為“漁村”的棚戶區,約有563戶居民蝸居在河道堤壩上。這裡的房屋基本為居民自建,里巷狹窄,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天津市紅橋區開始對“漁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居民出棚入樓,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原來的棚戶區也變身成綜合性綠色生態公園。如今,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覽的首選之地。

新華社發

99.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馬文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