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賦能數字經濟勢頭強勁

2022-12-01 07:5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近年來,從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到信息技術惠民便民成效顯現,從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增強到産業體系更加完備,我國正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

網絡建設全球領先

近年來,我國系統推進5G、千兆光纖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佈局算力基礎設施,完成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總體佈局設計,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加速發展。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份,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個,總量佔全球5G基站60%以上;千兆用戶規模達到5591.1萬戶,超過300個城市啟動千兆光纖網絡建設;IPv6活躍用戶數達6.93億戶,主要商業網站及移動互聯網應用IPv6支持率達到80.7%;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我國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正朝著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慧便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進。”中央網信辦副主任牛一兵説。

融合是網絡基礎設施發展重要趨勢之一。當前,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相互賦能,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步伐。例如,中國電信建設覆蓋全國的“中心+省+邊緣+端”的四級AI算力資源池,充分發揮“AI+雲+5G”一體化優勢,打造9000多個行業應用項目,為工業製造、交通物流、城市治理等提供全方位智慧解決方案;中國鐵塔利用5G、AI等技術,將通信鐵塔打造為“數字塔”,為漁業禁捕、水環境監測、防汛抗旱等提供全方位、集成化決策支撐,實現從人防到技防再到智防的升級。

此外,5G與工業互聯網的協同發展為産業網絡化、智慧化升級築牢新型數字底座。藍皮書指出,全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3100個,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平臺150多家,連接工業設備數量超7800萬台(套),工業APP總量突破59萬個。

“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工業發展重要支撐,必須高度重視和提前佈局。”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曉彤建議,要加強5G、工業互聯網技術攻關,對標工業生産環境和現代網絡體系,滿足工業複雜場景對5G網絡高可靠、高精度等需求;加快工業與5G、芯片和模組以及多接入邊緣計算設備融合産品研發,促進5G技術與工業控制技術融合,實現IT(信息)和OT(運營)融合;建設和完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區域分中心與行業分中心建設,持續提升數據匯聚、分析、應用能力,發揮創新賦能效應。

數字鴻溝逐漸彌合

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28.8%,在“村村通寬帶”的基礎上,2022年上半年又實現“縣縣通5G”;國家數字教育資源體系接入各級平臺233個,累計上架教育服務應用176個;全國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超過90%的縣(市、區)……一串串數字背後講述的是信息技術、網絡建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的生動故事。

寧夏固原市位於黃土高原中西部,受環境、經濟發展等因素制約,英語教學是固原市城鄉教育中差異最大、教資力量最不平衡的學科。而西吉縣馬蓮中學更受骨幹教師流失等影響,2021年學校英語口語考試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

為此,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引入科大訊飛英語“人機對話”教考系統,通過計算機教室進行英語聽説考試模擬體驗,將理論應用於實踐。考試中,考生根據從耳機中聽到的或在計算機屏幕上看到的指令和要求回答問題,計算機與耳機自動將考生所有語音信息進行錄音並保存。考試結束後,系統將對所有考生的考試錄音進行全自動評分,並輸出詳細考情報告,幫助英語教師分析教學結果,提升教學能力。通過實時評測,準確、及時、有效反饋學生的語音面貌,學生能有針對性改進訓練,快速提升英語聽説成績。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手段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切實提高了偏遠地區學校教學水平,為當地學校提供了智慧化的教與學方式。同時,也讓師生們感受到了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為英語聽説教學帶來的紅利,給教育信息化時代的課堂帶來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

“近年來,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朝著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方向發展,信息無障礙建設不斷深化,大力推動信息惠民、網絡扶貧和電信普遍服務,在數字鴻溝治理方面一直走在國際前列。”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穎新介紹,2021年10月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印發,對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作出部署,縮小不同人群之間的“數字技能鴻溝”,提高全民數字化適應力和創造力,彌合數字鴻溝向縱深推進。

數字經濟發展迅猛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我國不斷加強數字經濟頂層設計,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活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介紹,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引領下,各地相繼出臺了“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劃或行動計劃,相關部門有力指導推進實施落地。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佔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電商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全球第一,數字産業化基礎更加堅實,産業數字化步伐持續加快。”牛一兵説。

一方面,數字産業化持續穩定發展,電信業、電子信息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均保持增長。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另一方面,産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增長引擎效應凸顯,應用場景向能源、港口、礦山、交通等行業加速拓展。

燃氣發電是推動能源行業綠色集約、節能降耗的有效方式,但燃氣輪機運維成本較高,以F級燃機為例,每年檢修費用在40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為此,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子云合作,開發了國內首個行業級自主可控燃機智慧運維雲平臺,全面採用國産化設備,保證硬體支撐、數據管理、軟體、網絡安全、算法的自主可控,並於2021年12月份上線,能夠為能源企業提供一致性智慧運維方案。

集裝箱超遠程作業一直是全球港口運營的方向。過去,一台橋吊需配3名至4名人員輪班操作,常年坐在40米高空的橋吊控制室中往往會對工人身體健康産生傷害。如今,上港集團洋山四期碼頭與華為合作,充分發揮F5G在帶寬、時延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工人們無需到碼頭,在市區控制室對著顯示屏,遠程就能裝卸龐大集裝箱。

“項目的實施將成為洋山四期碼頭産能釋放、産量增加、提升洋山深水港區協同聯動規模效應的重要抓手,也將上海港晝夜不停、連續作業、全速運轉的服務延伸得更遠、更穩定,對於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上港集團董事長顧金山説。(記者 李芃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馬文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