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當前經濟熱點問題作深入解讀

2022-12-19 07:1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當前經濟熱點問題作深入解讀

新華社記者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二十大後黨中央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今年經濟工作,深入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系統部署了2023年經濟工作。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接受新華社等媒體記者提問,圍繞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

明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問:如何看待明年我國經濟走勢?

答: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從國際看,烏克蘭危機延宕發酵,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糧食和能源安全問題突出,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局面;從國內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社會風險點增多。

同時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綜合研判,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明顯下滑,而我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軌跡。一是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將給經濟恢復帶來重大積極影響,預計明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産生活秩序會加快恢復,經濟活力加速釋放。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今年已經出臺實施的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結構優化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政策效應將在明年持續顯現。明年還要根據實際需要陸續出臺新政策、新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發力,將積極促進經濟恢復發展。三是基數效應。今年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客觀上造成今年經濟基數相對較低,明年只要經濟恢復正常增長,基數效應將對明年經濟數據形成一定支撐。

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風雨如晦的外部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但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努力實現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問: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在哪些方面發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答:明年的宏觀政策框架可概括為五大政策加六個統籌。

五大政策就是財政、貨幣、産業、科技、社會政策。對財政政策的要求是加力提效,明年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發揮財政撬動社會資金的杠桿作用。對貨幣政策的要求是精準有力,貨幣政策力度要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投向結構要精準,尤其要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總的看,財政加力、貨幣有力,就是要確保社會總需求得到有效支撐,從而使得社會總供求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和質量上取得平衡,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當然,産業、科技、社會政策都非常重要,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1+1>2”的效果,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六個統籌具有很強的年度針對性和問題導向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要在多重約束下求得最優解,必須強化系統觀念、守正創新。其中關於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隨著黨中央決定優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實施,預計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會加快恢復,這將釋放出巨大的活力,促進經濟循環起來、運轉起來,加快向潛在增長速度靠攏。

問:隨著優化防疫二十條、新十條落地,各地感染數量在不斷上升,如何應對感染數量增多對經濟的負面衝擊?

答: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我們用三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有效應對了全球五波疫情衝擊,有效處置了國內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效守護。過去三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抗疫和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過去,在重症率、致死率高的情況下,我們嚴格防疫是必要的、正確的、負責任的。當前,病毒傳染性強,但重症率、致死率顯著降低,疫情防控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而且我們利用這幾年時間加強疫苗和藥物研發應用,提高疫苗接種和醫療保障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審時度勢,科學優化防疫措施也是必要的、正確的、負責任的,都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平穩轉段既是對公共衛生提出要求,也是對經濟運行提出要求。實現平穩轉段必須做好過渡期管理。為應對短期內感染數量增多造成的衝擊擾動,當前關鍵是做好三件事:一是更好保障群眾的就醫用藥,不出現大範圍的醫療資源擠兌。二是保障産業穩定運行,産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不能中斷。三是要做好藥品、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不能出現斷供或價格大幅上漲。總之,困難是現實的、暫時的、難免的,要精心做好過渡期管理,曙光就在前面。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

問:如何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強需求側管理,找到二者結合點?

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的主線。同時,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實現社會再生産良性循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都是為了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旨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經濟全要素生産率和長期增長潛力。當前形勢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應該有利於擴大總需求,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同時,擴大內需的政策舉措應該有利於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有利於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和經濟的長期發展潛力,從而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當前經濟工作中有很多領域,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的結合點,既能夠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又有利於擴大當期需求。比如,我們迫切需要加快産業體系優化升級,這就需要加大製造業研發和技術改造的投資力度,加大新領域新賽道的投入。這些投入既是當期需求,未來産生高質量供給後,又會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就是典型成功案例。再如,今年不少南方省份由於乾旱高熱出現缺電現象,而在東北、華北、西北一些地方又有大量風電光電無法消納,加大在電源佈局、跨區域電力輸送、智慧電網等方面投入,既擴大當期需求,又提高能源體系效率,為未來的需求增長和能源轉型創造條件。可以説,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結合點。只要我們創造有利的體制機制環境,採取適當的政策引導,就能夠使這些結合點變成經濟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問:當前,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是消費,如何有效穩定消費增長?

答:針對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老百姓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存錢避險傾向上升的情況,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採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適當增加消費信貸。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産業和企業,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針對住房、汽車、服務性消費等領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要完善消費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如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繼續實施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等。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提振市場信心

問:當前不少企業感到信心不足,如何提振市場信心?如何為民營企業尤其中小微企業創造更良好、更安心的發展環境?

答:當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生産經營困難較多,發展預期偏弱,信心不足。會議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強調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我國是否還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有各種不正確的議論,給社會信心和發展前景帶來嚴重不良影響。對此,中央堅決亮明態度、毫不含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一方面,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比如,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要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要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反對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為民營企業開闢更多空間。國企、民企、外企都要依法依規經營。

另一方面,要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要大力宣傳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就業、財政稅收、科技、創新等具有的重要作用。比如,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重要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2021年,民營經濟稅收貢獻已達59.6%,民營企業佔市場主體96%,比重進一步提高。可以説,民營經濟已成為保障民生、促進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各級領導幹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係。要加強中小微企業管理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要依法保護産權和知識産權,恪守契約精神,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讓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增強長遠發展的信心。

問: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如何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

答: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就業難度加大,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有所上升,這將會是今後一段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按照會議部署,明年要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

一方面,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一攬子政策。財稅、金融、投資、産業等政策實施都要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疫情期間實施的減稅降費政策該延長的就延長,該優化的就優化。另一方面,要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産業和企業。不斷壯大實體經濟,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寬準入、優化政策,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支持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通過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政策支持靈活就業發展。此外,明年高校畢業生將超過115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重點做好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加強就業培訓,著力改善勞動者素質,提高就業人員與産業結構適配度。

總之,要讓産業優化升級中産生的各類就業機會充分釋放出來,要讓更多市場主體和新就業形態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能夠雨後春筍般地成長起來,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就業帶動能力。

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問:疫情加速全球産業結構調整,如何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答:近幾年,受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因素影響,保持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遇到很大挑戰。這次會議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

一要堅定戰略自信,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提升産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關鍵是要以守正創新方式辦好自己的事。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産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製造業規模佔全球30%,是全球製造業的重要樞紐。這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堅強保障和最大底氣。我們要堅守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這個根本,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抓緊補短板、鍛長板,努力做到更好生存、持續發展。

二要聚焦自立自強,確保産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基礎、加強儲備三件大事。要聚焦製造業重點産業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要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多渠道確保供應安全。

三要實現升級發展,全面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對於傳統製造業,關鍵是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競爭力,使得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底更加堅實。製造業高端化不是都去搞芯片,服裝傢具都可以高端化發展。對於戰略性新興産業,關鍵是加快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開闢更多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賽道。對於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關鍵是進一步優化産業生態,重視發揮市場力量,大力支持全産業鏈發展。

四要加強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全球供應鏈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現在歐洲、韓國、日本對華投資增長快,特別是中小企業對中國興趣大,其中很多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際技術+中國生産+世界市場是很好的模式。要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要拓展科技、人才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空間,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引進用好高端創新人才,吸引更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

問:面對世界經濟衰退、保護主義盛行,我國如何更好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和利用外資?

答:外資企業普遍關心自身在中國雙循環、自主創新戰略中的作用,這也決定其在華經營的長期信心。這次會議對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主要有四個方面內容:

一是擴準入。會議強調,國企、民企、外企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開放力度,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擴大開放。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各類開發區和保稅區等開放平臺的先行先試作用,已宣佈的外資準入政策要抓緊落地見效。

二是優環境。會議要求,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爭,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招投標、標準制定,加大知識産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要主動對照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

三是強服務。會議強調,要針對性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加強同外商溝通交流,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便利,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同時,也要推動經貿人員常態化走出去招商引資。

四是抓重點。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發展,保障各類口岸物流運輸暢通,多渠道擴大先進技術及設備、能源資源産品和短缺農産品等進口。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加大對重點國別和製造業等引資力度。要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守牢風險底線 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

問: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一些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答: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的重要思路,是做大經濟實力這個分母,稀釋風險這個分子。從中期看,我國最大的底氣在於城鎮化、工業化仍處於深入發展階段,經濟需求潛力大、發展韌性強、新的競爭優勢不斷形成;從近期看,最有力的依託在於保持經濟合理增速,推動高質量發展,明年推動我國經濟整體好轉有很好的條件和基礎。下一步,按照會議部署要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底線思維,標本兼治,短長結合,統籌好化險和改革,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關於房地産業風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房地産市場明顯走弱,近幾個月來出現加速下滑,成為影響經濟運行中一個重大風險因素。下一步要立足我國巨大需求空間支撐,持續優化需求側管理,加大對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中期要研究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改革完善房地産相關土地、財稅、金融等基礎性制度,多渠道增加市場化長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推動房地産企業轉型發展,有序構建房地産健康發展新模式。

二是關於金融市場和機構風險。從市場看,受美聯儲及多國央行高頻次加息、市場預期不穩等影響,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股市下行、資本流出、匯率貶值等壓力增大。黨中央高度重視各類市場聯動下行風險,在國務院金融委統籌指揮下,抓住主要矛盾,精準施策,近來我國股市、匯率、債市總體保持穩定運行。從機構看,我國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基礎較為堅實,但個別中小銀行、村鎮銀行、信託公司等較為脆弱。下一步要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格高管、主要股東資質審核和行為監管,有效隔離産業資本和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找準定位,專注主業,不斷夯實金融健康發展的微觀基礎。

三是關於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近年來,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增速總體放緩,但規模仍然較大,特別是部分地方債務壓力不斷增大,縣市級地方政府債務尤為突出。我們堅持“開正門、堵旁門、化存量、控增量”,堅決禁止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防範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加大隱性債務處置力度。下一步要標本兼治,深化省以下財稅體制改革,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地方稅體系,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我們相信,隨著明年中國經濟整體好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各類經濟金融風險隱患會在發展中得到有效化解,重大風險處置能力會在發展中得到不斷增強,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定可以守住,並在此基礎上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

問:明年房地産政策的側重點是什麼?如何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答:這次會議對房地産行業風險化解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會議認為,各部門、各地方只要認識到位,工作到位,持續抓好,房地産風險可以化解,市場可以實現平穩發展。

一是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産行業的重要性。房地産鏈條長、涉及面廣,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佔GDP的比重為7%左右,加上建築業則佔到14%;土地出讓收入和房地産相關稅收佔地方綜合財力接近一半,佔城鎮居民家庭資産的6成,房地産貸款加上以房地産作押品的貸款,佔全部貸款餘額的39%,對於金融穩定具有重要影響,是外溢性較強、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行業。

二是要做好應對工作,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發展。在前期已出臺多項政策基礎上,會議從供給端、預期和需求端,以及促行業新模式轉型等方面作出部署。

供給端方面。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扛起責任,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繼續給行業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並購重組;完善相關房地産調控政策及制度。2022年已出臺的政策要持續抓好,2023年還將出臺新舉措,側重研究解決改善房企資産負債狀況等。

預期和需求端方面。要著力改善預期,擴大有效需求,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妨礙消費需求釋放的限制性政策,這些消費潛力要予以釋放;結合落實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決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鼓勵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發展長租房市場;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費。

三是要抓緊研究中長期治本之策。要深入研判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人口變化、城鎮化格局,包括城市群都市圈、城市更新、再城市化等,研究推動房地産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擺脫多年來“高負債、高杠桿、高週轉”模式。

總之,要高度重視當前房地産行業的問題和風險挑戰,同時要看到,我國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很大。近期密集出臺的政策措施將逐步見效,各項政策措施還將繼續完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