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首次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集中亮相

2023-01-14 08: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月13日,記者在“居延漢簡”專題展上拍攝。

“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於1月1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始預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

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于各處的四大文獻薈萃一堂,展出面積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249種、382件。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1月13日,一名女士走出“敦煌遺書”專題展。

“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於1月1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始預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

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于各處的四大文獻薈萃一堂,展出面積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249種、382件。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1月13日,記者在“居延漢簡”專題展上拍攝。

“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於1月1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始預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

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于各處的四大文獻薈萃一堂,展出面積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249種、382件。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1月13日,記者在“敦煌遺書”專題展上拍攝。

“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於1月1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始預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

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于各處的四大文獻薈萃一堂,展出面積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249種、382件。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1月13日,“明清檔案”專題展出的明崇禎七年(1634)由大學士徐光啟和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共同參與繪製的《赤道南北兩總星圖》(仿製品)。

“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於1月1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始預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

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于各處的四大文獻薈萃一堂,展出面積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249種、382件。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1月13日,“殷墟甲骨”專題展上的“甲骨2174”。左上為甲骨文“兔”。

“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於1月1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始預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

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于各處的四大文獻薈萃一堂,展出面積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249種、382件。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這是國家圖書館地鐵站內展出的殷墟甲骨展板(1月13日攝)。國家圖書館結合展覽主題,與京港地鐵聯合主辦的M地鐵·圖書館推出“探尋文明的印跡”活動。在國家圖書館地鐵站內的展區,可以看到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主題的文物仿製品。

“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於1月1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始預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

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于各處的四大文獻薈萃一堂,展出面積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簡牘、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249種、382件。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44.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