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風暖看春耕——各地春耕備耕一線掃描

2023-03-01 19: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風暖看春耕——各地春耕備耕一線掃描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當前,全國從南向北陸續進入春耕備耕的忙碌時節,田間地頭盡顯嶄新氣象。

“新華視點”記者在一線採訪發現,由於去年入冬以來我國降水總體偏少,一些受旱地區正全力抗旱保春灌。在加緊儲備農資、保障糧食生産的同時,各地也在加強農業技術推廣,走科技興農路。

做好抗旱準備 全力保春灌

在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長寨街道塘坊橋工廠化水稻缽盤育苗基地,記者看到,工人正忙著安裝智慧節水型育苗設施,田坎邊一台大型鑽機正在鑽取地下水。長順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中心負責人劉宗朝告訴記者,因為乾旱缺水,當地正全力保春灌。

根據水利部消息,受去年旱情疊加冬季降水偏少的影響,目前貴州、重慶、雲南等部分地區仍然旱情較重。截至目前,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765萬畝。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抗旱處處長楊光説,根據氣象預測,3月至5月,西南南部、華北東部、黃淮東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可能偏少二到五成;4月份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秧苗移栽、返青的用水高峰期,可能會出現局部地區灌溉水源不足的情況。

雲南省氣候中心發佈提醒,目前雲南省大部地區出現中度及以上氣象乾旱,需注意防範對農業生産和人畜飲水的影響。雲南、四川、西藏3省區應急廳近日正式簽訂《聯合應對水旱災害工作協議》,並召開長江上遊聯合應對水旱災害工作第一次聯席會議。會議強調,三地將建立完善跨省區域防災減災聯防聯控機制,實現防汛抗旱信息互聯互通、監測預警響應及時。

在小麥主産省河南,今年麥播基礎和越冬苗情較好。但入冬以來的降水情況和降溫,也使部分麥田表墑不足、不同程度受凍。對此,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召開全省春季麥田管理視頻培訓會,部署18個小麥專家指導組深入分包市縣,跟蹤田間長勢和天氣變化,強化會商研判,加強技術培訓。

近日,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科學抗旱春管奪夏季糧油豐收預案》,要求各地做好各項抗旱準備,強化旱情預報預警和會商研判,落細冬小麥、冬油菜抗旱促生長措施。

農業專家建議,冬小麥返青期墑情不足的地塊採取小水細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拔節期表墑不足的地塊,千方百計擴大灌溉面積。對無灌溉條件的旱地小麥,集成推廣葉面噴施尿素、抗旱保水劑等措施。

穩定農資價格 保障農資供應

春播糧食面積佔全年一半以上,化肥、種子等農資是保障糧食生産的關鍵。

詢問、比對、選購……近日,遼寧省鐵嶺縣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院裏人氣挺旺,來自瀋陽市康平縣、法庫縣等地的不少農民前來選購玉米種子。

近年來,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建起千畝試驗田,試種幾十個玉米新品種。“每年我們都會篩選出五六個高産且抗病能力強的品種推薦給農戶,今年選出的品種,去年最低畝産都超過了1800斤。”趙玉國介紹。

南京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李天祥説,從近期全國價格走勢來看,尿素和複合肥較去年同期上浮5%至1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但從農資供應形勢上來看,對春耕影響不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日前印發通知,要求積極穩妥推動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通知提出,積極引導化肥生産流通企業創新營銷服務模式,利用微商、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直接面向終端用戶銷售化肥,減少化肥流通環節、降低化肥流通成本、提升化肥流通現代化水平。

山東省德州市各農資經營網點創新農資營銷、配送和服務方式,通過電話、微信、抖音視頻直播等方式,指導農戶開展線上諮詢、訂貨,方便群眾購買。

德州市供銷社現代流通科科長劉淑芳説,當地成立81支化肥配送服務隊,配備農資配送專用車110余輛,同時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指導農戶科學用肥,解決化肥施用過量導致的成本增加、土壤板結等問題。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開始新一輪的農資打假“百日會戰”行動。桃源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農業投入品執法大隊負責人文建再説,為營造良好有序的農資購銷環境,將就套牌侵權、制售假劣種子等行為開展巡查和打擊。

開展技術培訓 推廣農技入戶

糧食穩産增産,根本出路在科技。

“叮叮噹當……”走進遼寧省昌圖縣亮中橋鎮盛泰農機合作社,院裏一陣清脆的金屬碰撞聲。3台深松整地聯合作業機排成一列,幾名農機手正忙著檢修和調試設備。

“這是今年新買的深松機械,可以在不打亂原有土層結構的情況下鬆動土壤。”合作社理事長盛鐵雍説,這些年通過採取前深松、後免耕的保護性耕作方式,不僅出苗率高,而且保護地力,玉米畝産能達到1600斤,增産增收。

近年來,農戶對農業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據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糧作科科長孟范玉介紹,通過建立200多人的微信群,農技推廣人員、科研院所專家可以對農戶種田的問題隨時“雲端問診”。

“去年我們把2萬多張寫有專家信息、聯絡方式的技術服務卡發到農民手裏,特別受歡迎。今年還會繼續這麼做。”孟范玉説。

在安徽張林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林兵和同事通過編印技術小冊子、發放明白紙和現場培訓, 向水産養殖戶們講解科學養殖技術和管理理念。通過10年多來持續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張林兵助解大口黑鱸種質退化問題,在當地推動種業創新和綠色發展方式。

近日,農業農村部派出由120多位專家組成的科技小分隊,分赴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等地15個夏收糧油主産省,聯合當地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一線、包片蹲點。從當前至夏至的100多天內,指導落實小麥油菜田間管理措施,通過田間課堂、現場觀摩、技術講座等方式,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培訓。

春回大地。廣大農民、農技員、種養業帶頭人、基層幹部等多方合力,把希望播種在春天,為努力再迎一個豐收年夯實根基。(記者 韓佳諾、劉智強、李鵬、張浩然、武江民、丁靜、孫奕、周勉、葉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