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新聞發佈>> 其他
 
 
衛生部召開食品衛生法宣傳周暨頒布十週年發佈會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1日   來源:衛生部網站

 

    二、《食品衛生法》的實施情況

    《食品衛生法》頒布實施的十年,是食品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十年,伴隨著食品工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食品衛生安全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霍亂、傷寒等食源性傳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食品衛生監測合格率顯著提高,2004年為90.13%,比1995年的83.1%高出7個百分點;我國食物中毒發生起數和中毒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單位、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是各級人大、政協、有關部門和廣大社會團體、消費者關心支持的結果,也是廣大食品生産經營者遵法守法、積極配合的結果。十年來,衛生部門根據食品衛生法賦予的職責,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不斷完善食品衛生法規建設。為確保《食品衛生法》的順利實施,結合食品衛生監督實踐,我部從保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出發,制定了90余個配套規章,涉及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食品衛生監督處罰、餐飲業和學生集體用餐等各方面的管理。國家在加大食品生産經營階段立法力度的同時,也加強了農産品種植、養殖階段、食品進出口以及環境保護對農産品安全影響等方面的立法,頒布實施了《農業法》、《動物防疫法》、《動植物檢疫法》、《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産品質量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刑法》中還對涉及各種食品衛生的犯罪活動規定了刑事責任。此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也制定實施了地方配套法規。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較完善的食品衛生法規體系。

    (二)加快完善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體系。食品衛生標準是食品衛生法規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衛生部已制定頒布國家食品衛生標準442個,已基本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由基礎標準、産品標準、行為標準和檢驗方法標準所組成的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體系,基本覆蓋了食品(包括食用農産品)從原料到産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種衛生安全指標和大多數食品産品生産加工過程中包括原料收購與驗收、生産環境、設備設施、工藝條件、衛生管理、産品出廠前檢驗等各個環節的衛生要求。加入WTO和實施《行政許可法》後,我部結合食品衛生監督實踐,根據國際食品法典(CAC)要求,組織對原有法規和標準進行了清理修訂,在充分保護我國消費者健康權益和我國食品貿易權益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與國際結軌。

    (三)完善執法監督體系建設。通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努力,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從縣、地(市)、省到國家四級衛生監督技術支撐體系及執法監督體系。全國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約20萬人,衛生監督員約10萬人,承擔食品衛生、職業衛生、醫療機構和血站等監督執法的任務。通過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在原有衛生防疫站食品衛生監督體制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開和綜合管理的原則,調整衛生資源配置,成立衛生監督所。截至2005年5月,全國31個省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都已成立省級衛生監督機構,全國超過95.4%的(地)市和接近73.4%的(區)縣成立了獨立的衛生監督機構,2002年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正式成立,一個由國家、省、市、縣四級構成的衛生監督執法體系逐漸形成。2004年衛生部39號部長令即《關於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對新時期繼續深化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衛生行政部門的執政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四)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1、規範行政許可項目,嚴格市場準入。一是不斷加強對食品生産經營衛生許可證的發放管理。食品衛生許可證是《食品衛生法》規定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我部對此一直高度重視,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檢查,2001年衛生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衛生許可證清理專項檢查工作,2004年又組織對全國食品生産企業的衛生許可證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對不符合發證條件的食品生産經營企業依法撤銷了衛生許可證,對有髮發證行為的監督機構進行了通報,並追究了有關執法人員的責任。二是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中編辦關於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衛生部門負責食品生産經營的衛生許可,為規範和加強此項工作,我部正在制訂《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三是加強對食品添加劑、新資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産品的衛生許可管理,制定了具體的技術審查工作規範、程序和標準, 不斷增強審批工作的公開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保證了進入市場的食品産品的衛生狀況。

    2、整頓規範市場秩序,開展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按照全國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工作和國務院《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工作要求,我部連續有重點、分階段對《食品衛生法》規定的各類食品及食品添加劑開展了專項整治。比如2003年我司開展了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毒鼠強專項整治、學校食品衛生專項整治。2004年又針對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用原料、散裝食品和保健食品進行了專項整治,共檢查企業數量27226家,合格企業14960家,不合格企業2960家,查處違法食品341656.3公斤,封存不合格食品514220.3公斤,銷毀不合格食品346109.8公斤,案值為3146745元;查處不合格食品添加劑5485.7公斤,封存不合格食品添加劑4659.4公斤,銷毀不合格食品添加劑8671.6公斤,案值175308元,共計罰款948470元。

    3、加大大案要案查處力度。近年來,先後對引起強烈社會反響的食品衛生事件進行查處。例如,組織對江蘇南京及湖北利川毒鼠強投毒事件、遼寧海城學生豆奶事件、吉林松原豆奶餅乾事件、溫州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産加工奶粉原料事件、廣州假酒事件進行了調查處理。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暴光後,派員參加國務院調查組工作,並選派9人專家組,開展劣質奶粉衛生學調查,對劣質奶粉的生産和流通情況、發生原因及監管漏洞進行調查,對受害嬰兒狀況進行調查。在參與調查組工作的同時,通知全國要求各地追查劣質奶粉。通過對食品安全惡性事件的查處,肅清違法生産經營行為,保障食品安全消費。

    4、加強産品市場監管,擴大監督抽檢範圍。我部從1995年食品衛生法實施後組織開展食品衛生監督抽檢工作。通過抽檢結果能夠反映抽檢産品的衛生狀況,收集食品衛生信息,以便明確監督重點和採取針對性措施;評價全國和各地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的實際效果,分析食品衛生動態管理趨勢並預測;抽檢信息可用於指導消費,衛生部門根據專家分析和建議,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比如2003年全國共抽檢4大類健康相關産品51905件産品,其中抽檢食品42692份,涉及10大類,産品合格率為91.75%,對80余個不合格産品進行暴光。2004年又對20大類20000余種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其範圍、數量是開展抽檢工作以來的歷年之最,共完成了18類食品、9271種産品的抽檢任務,平均合格率為87.1%。

    5、加強餐飲業和學校食堂、建築工地食堂的監督管理工作。餐飲衛生管理一直是整個食品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我部先後頒布了《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監督辦法》、《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等法規。《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範》作為餐飲衛生領域首部詳細的技術規範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包括建立嚴格準入制度,提高餐飲業、食堂開辦門檻,把好入口關;加強對餐飲業、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的監督檢查,積極開展培訓和指導;完善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重大食品衛生和食源性疾病事件調查的報告和處理機制;聯合教育、建設等有關部門開展學校食堂、建築工地食堂衛生監督工作,我部與教育部連續多年堅持在學校秋季開學前後開展學校食堂監督檢查,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完善學校食堂衛生管理工作,2004年學校重大食物中毒的發生起數和中毒人數比2003年下降17.6%和25.6%。去年,我部又與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工地食堂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了部門聯合工作的機制,對建築工地食堂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通過這些工作,餐飲業、食堂整體衛生條件有了一定改善。

    (五)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是在借鑒國外食品安全監管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食品生産經營單位進行風險度和信譽度量化評價和分級,確定監管重點,對高風險、低信譽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的科學監管模式。我部從2002年開始在食品生産經營和餐飲單位實施此項制度,2004年已經達到90%以上的學校食堂和餐飲業的單位和90%以上城市的食品生産經營單位實施此項制度。我們還制定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標示規範,要求企業在明顯位置展示和告知其食品衛生信譽度等級,便於消費者從信譽度高的企業選購食品或就餐,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此外,食品生産企業也可根據食品衛生信譽度等級情況選擇原料供應單位,防止或減少食品安全的隱患。截止目前,這項工作進展順利,效果顯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得到廣大食品生産經營者的認同。

    (六)制定食品衛生安全政策、規劃,頒布《食品安全行動計劃》。面對食品安全嚴峻形勢,我們在全面分析我國食品衛生狀況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動計劃》,確定衛生部門5年的食品衛生工作目標、行動策略及評價指標,分步、分階段解決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全面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控制水平。《食品安全行動計劃》包括完善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監測與信息系統;完善食源性疾病的預警與控制系統;建立加強食品生産經營企業自身管理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建立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的衛生監督體制和技術支撐體系5大方面內容。為更好的落實各項工作,我部成立了由部領導牽頭,其他司局共同參與的《食品安全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各地也相繼成立了相應機構。目前我們正在按照《食品安全行動計劃》的部署和規劃,有條不紊地開展了相關工作。

    (七)完善食品污染物監測網,開展危險性評估。衛生部從2000年開始建設全國食品污染物監測網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經過3年的努力,監測點已擴展到全國15個省,覆蓋我國主要産糧區,70%以上人口,重點對食品的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以及致病菌進行連續監測。通過連續監測,我部已積累了相關的監測信息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為採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提供科學依據及制定我國的食品衛生標準。我部還組建了危險性分析的專家隊伍,及時收集和分析食品危害研究情況,開展危險性評估,及時發佈預警公告。比如2004年我部將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監測信息用於食品安全預警工作,及時向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了通報,提請行業主管部門採取措施,控制食品污染。

    (八)推行良好生産規範(GMP)管理和危險分析關鍵控制點技

    術(HACCP)管理體系。GMP和HACCP是目前世界各國加強食品安全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們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模式,推進食品衛生管理技術的應用,推行良好生産規範(GMP)管理和危險分析關鍵控制點技術(HACCP)管理體系。目前已經頒布了《保健食品良好生産規範》、《膨化食品良好生産規範》、《飲料企業良好生産規範》、《乳製品良好生産規範》、《蜜餞企業良好生産規範》、《熟肉製品企業生産衛生規範》,發佈了《關於印發食品企業HACCP實施指南的通知》。目前正在編寫《各類食品HACCP實施指南》、《餐飲業HACCP實施指南》等書。實行食品生産經營的規範化管理,促進企業完善自身衛生管理,將有效提高食品企業衛生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食品生産加工的技術附加值,增強國産食品出口競爭力。

    (九)參與國際食品法典(CAC)工作。1986年我國加入CAC,並成立由7部委組成的國內協調小組,我部任組長單位,設秘書處負責國內食品法典工作協調。秘書處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審議國際食品法典標準草案,牽頭制訂降低樹果中黃曲霉毒素的操作規範等標準,參與國際竹筍、腌菜、方便麵等標準的制定工作,對大米黃曲霉毒素限量、兔肉有機氯殘留、菜籽油的安全性和輻照食品以及食品中污染物等問題提出了科學和詳實的調查研究數據,承辦CAC亞洲地區食品標準協調會及第32次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法典委員會會議,開展國際食品法典交流。這些工作維護了我國食品貿易權益,促進了我國食品衛生標準、法規與國際接軌。

    (十)廣泛開展食品衛生宣傳教育。從1996年開始,衛生部將每年11月的第一週確定為“全國食品衛生法宣傳周”,每年宣傳一個主題,重點解決一個群眾關心的食品衛生問題,向全社會宣傳食品衛生知識,普及食品衛生法律規範,現已連續舉辦了9屆食品衛生法宣傳周活動。衛生部還積極探索食品衛生宣傳的新途徑和新方法,2002年曾聯合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在全國開展了“舒心旅途,放心食品”宣傳活動。同時,我們定期公佈食品衛生信息,加大對食品衛生問題的曝光力度, 通報食物中毒發生情況,公佈食品衛生監督舉報投訴電話,發動群眾參與對食品衛生的社會監督,認真接受和調查群眾舉報的違法案件, 打擊違法行為。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