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新聞發佈>> 其他
 
教育部介紹公派出國留學及來華留學工作有關情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9日   來源:中國網

    5月29日(週一)15時,教育部2006年第13次新聞發佈會在教育部北樓二樓報告廳舉行,介紹我國公派出國留學及來華留學工作有關情況。

    [主持人王旭明]: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正在收看中國網、人民網現場直播的廣大網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出席、關注我們教育部今年第13次新聞發佈會。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主持本次發佈會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主持本次發佈會

    出國留學、公派留學在幾十年前、十幾年前對於我們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説還相對比較陌生的字眼,最近被我們越來越熟悉,因為熟悉,有些人不屑提起;因為熟悉,使有些媒體覺得新聞性也不夠刺激。其實在所謂“熟悉”的背後,還有許多不被我們所知的內涵;還有許多值得人們去深深的回味、深深的思考進一步關注的地方。

    今天,我們就非常高興地請到了我們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幾位官員,向各位介紹一下我們國家公派留學的有關政策和有關情況。他們是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同時也是我們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副主任曹國興先生、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秘書長張秀琴女士、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副秘書長楊新育和李建民先生。下面先請張秀琴女士介紹情況。

    [張秀琴]:首先感謝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多年來對出國留學、來華留學特別是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工作的支持。今年6月份是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10週年,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重要性以及工作目標。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秘書長張秀琴介紹情況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秘書長張秀琴介紹情況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96年6月20日,是教育部下面一個直屬的非盈利事業型法人機構。我們工作的內容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方針政策,負責中國公民公派出國留學和外國公民來華留學的組織工作,提供資助以及日常的管理。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由委員會和秘書處組成。委員會是一個諮詢、審議機構,由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人事部、外交部等15個委員單位組成,除了以上我講的這幾個政府的部委,還有學術單位,比如,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社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等。委員會是負責審議和指導秘書處日常的工作,秘書處是日常的辦公機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是由教育部的副部長兼任。基金主要來源於國家留學基金計劃下面的財政撥款,同時我們也接受境內外的友好人士、企業、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捐贈和資助,這就是我們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性質和內容。

    第二、我將介紹一下國家留學基金委成立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改革開放後的國家公派留學工作是鄧小平同志於1978年倡議開展的,作為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一項重要措施,中央財政撥出專款用於資助出國留學人員,在留學基金委成立之前,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的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門負責,除了負責制定方針政策、規劃,也負責日常的操作。

    採取的做法是通過行政的渠道,按計劃下髮指標的辦法。派出單位和留學生的個人之間雖然也存在著某些協議,但是這些協議是沒有任何法律約束的。這種操作模式,在開始的若干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有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開始出現了,比如説選派人員的質量、選派人員廣泛性、回歸問題等等。但是這些問題又是當時政府難以採取措施予以糾正和制止的。於是當時的國家教委,就是現在教育部的前身開始考慮怎樣用一個轉變機制的辦法,改革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的管理辦法,當時也走訪了許多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也了解到有許多國家這類項目都是由一些非官方的機構代表政府操作。

    於是教育部就決定借鑒這一國際通行的做法,對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進行一個全面的改革,實際上也是一個全面的創新,不光是觀念、理念上的創新,也是機制上的創新,當然這個創新也是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這件事情提起是在1998年的9月,教育部上報中央的一個文件就是“關於目前出國留學若干問題的意見”,其中就提出了一個建議,將“國家撥款作為出國留學基金,建立獎學金、貸款制度、成立基金委員會,作為非盈利的法人組織,受國家教委的委託,組織公派出國人員的選拔”的建議,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中央原則上的同意。

    1994年7月11日,國務院頒發的《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了很重要的一個意見,就是建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使來華與出國留學生的招生、選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次年,教育部就在兩個省份,吉林省和江蘇省進行改革和試點工作,也就是採用新的選拔機制,選拔出國留學人員。具體的內容就是改變了過去按照計劃下髮指標的做法,採取了“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24字方針,試點的工作非常順利,並且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至此關於成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可行性論證工作告一段落,1996年經過中編辦的批准,正式成立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是國家公派留學工作走上法制化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國家公派留學改革走出的最重要的一步。主要的意義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改變行政指令模式,建立公開競爭機制。過去通過紅頭文件層層下達名額的做法由“個人申請,單位推薦、專家評審、擇優錄取”而取代。

    第二點理順關係,依法管理,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代替了行政管理的手段,實行了“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管理辦法。

    第三點,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益”。這一點在今天的意義更顯得明顯。新的模式改變了政府直接操作的狀況,通過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這樣一個具有法人地位的非政府機構,承擔大量日常操作的工作,減輕了政府機關忙於煩瑣事務的負擔,為政府轉變職能,加強宏觀管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這是我們成立的過程。下面我想向大家介紹留學基金委成立以來主要做了什麼工作,有什麼變化,取得了哪些成績。

    第一部分講講出國留學。自1996年留學基金委成立以來,我們遵照“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出國留學方針,具體的管理辦法,就是24字方針,我願意再給大家重復一遍“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截止到去年年底,留學基金委共派出22031人,到目前為止,已回國的人數是18098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具體可以總結的成績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規模在逐年擴大,回歸率在穩固的提升。1996年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的當年,錄取的出國留學的人數是2049人,2005年的時候,我們錄取的人數是7022人,已經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公派留學選派規模最大的一年。

    從回歸率上來看,1997年是92.25%,到2005年達到98%,總的平均率是97.02%。主要的原因是經過1996年改革以後,我們採取簽約的辦法,明確了國家和個人的責任義務,這個簽約起到很好的敦促出國留學人員的效率,由於採取了“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做法,體現了在一個規定的條件下,公平競爭,“優者先行”原則,使國家公派留學的選派工作真正從用人單位的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出發,面向全國各行各業,促進了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做法,專家的評審也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專家的評審,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從選拔的結果看,錄取人員的個人素質不斷提高。我舉一個2005年錄取人員素質的例子給大家:2005年錄取人群中大部分人都是學科的帶頭人或者參與主持過國家科研項目的主幹,具有碩士學位的人員佔到83.5%,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佔到54.29%,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佔75%。

    第二個方面就是留學目的地層次明顯提高。留學基金委與世界上許多大學簽署協議,其中包括牛津、劍橋等大學,引導出國留學人員到這些大學進行研究深造,特別是今年我們還設立了獎學金,成立了中法博生研究院工作。

    第三方面就是我們工作中突出了重點。出國留學工作已經納入了國家留學人才的戰略體系,確立了優先自主的七大學科領域,這七大學科領域是通訊信息技術、農業高新技術、生命科學與人口健康,材料科學與新型材料、能源與環境、工程科學,應用社會學和WTO相關學科。

    據統計,近幾年凡是受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資助的人員,70%都集中在以上七大學科領域。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時設立了針對性和時效性比較強的項目,比如入世後我們設立了金融行業急需人才培養項目。對緩解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金融行業人才長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國家留學基金委與西部12個省、自治區和新疆建設兵團聯合出資設立的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與近100所高校合作開展“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每年有計劃地支持總政治部、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及所屬高校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

    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等國家重點項目的主創人員中,都有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的出國留學人員。在2003年,國家還設立優秀自費獎學金,這是中國政府首次為自費留學人員頒發國家級獎學金。三年來,共有501名優秀的海外自費留學生獲得了每人五千美金的獎學金。該項獎學金的設立體現了國家對自費留學生的關懷,增強了他們學成後回國服務和為國服務的意識。

    第四點在出國留學方面,資金來源多樣化,資助方式更加靈活。為擴大資金來源、創新留學機制,留學基金委近幾年以聯合資助、補足差額、外方提供全額資助、減免學費等方式與國內外機構開展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留學經費的來源。對留學人員的資助方式也從單一的金額資助改為全額資助與差額資助和提供國際旅費相結合的多種資助模式。

    二、來華留學工作。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每年根據與有關國家之間簽訂的交流協議和計劃,向150多個國家提供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名額。參與選拔並負責管理來華留學生。在來華留學工作中,我們始終貫徹“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保證質量、穩妥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改革和完善外國留學生教學、生活管理制度,提高外國留學生的教育水平。

    近10年來,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人數從開始接受每年四千余人發展到現在每年七千多人。2005年與1998年相比增加了80%。其中有來自亞洲的學生、也有來自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所學專業也涵蓋了中國高校開設的11個門類,其中以文科和工科為主。學習文科的外國留學生中佔41.9%,工科佔到19.2%。

    中國政府獎學金的人數聽起來好象不太多,才七千多。但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在發展來華留學這項工作當中所起的示範性和輻射性以及導向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很多省份、高校根據本地的情況紛紛的學習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設立原則和方法,設立本校的獎學金,同時在管理當中,也參照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和效果。

    由於我們國家外國留學生教育的聲譽不斷提高以及我們高校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留學基金委不斷接到一些外國的政府或者機構來函、來人商談,委託留學基金委管理和執行外國政府獎學金的項目。到目前為止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的外國政府獎學金有越南教育培訓部的獎學金、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員會的獎學金、坦桑尼亞獎學金以及泰國工業委員會設立的獎學金。

    來華獎學金在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教育部提出早日使中國成為外國留學生留學目的國。

    [張秀琴]:最後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十週年慶典活動的安排。

    經過教育部批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決定在6月16日在北京飯店舉辦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十週年慶典及人才培養的活動。該活動將回顧發展歷程,總結經驗,以科學發展觀創新留學機制,規劃未來,加強拓寬與國際檢相關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吸取有益的經驗,創造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平臺。屆時國家領導人、政府部門的領導、國內部分省、市的教育主管機構,國外的著名大學校長、優秀的回國留學人員以及多年來參與留學基金委評審的專家代表、與留學基金委合作的各國政府、組織、機構,以及駐華使館的官員都將出席我們的慶典活動。慶典活動將在北京飯店舉行,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到晚上。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到會採訪光臨。我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王旭明]:謝謝張秀琴秘書長。通過張秘書長的介紹,正像我剛才開始的時候所説,雖然我們對出國留學、公派留學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通過她的介紹我們看到,確實還有許多還不被我們所知的數字和不太熟悉的情況以及鮮為人知的情況。

    比如説,截止到2005年底,我們國家已經公派留學2萬多人左右,其中已經有1.8萬人左右如期回國工作,回歸率達到97%以上。我們還知道,去年是我們國家實行公派留學政策以來(派出人數七千人)是派出人數最多的一年,儘管我們心裏面還覺得應該再多派一些,但是這七千已經達到歷史的最高峰,從大家最關心的公派留學人員的回歸情況到底如何,這幾年我們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回歸率已經由1997年的92%,上升到2005年的98%,回歸率在政策框架的指引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們所不大熟悉的,來華留學的人員,大家也可以了解到,這幾年來,外國人到中國來留學也有很大的增長。到目前為止,來華留學總人數已經超過了14萬,比1998年增加了32%,當然來華人員和我們可能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深層次來講,有越來越多的人到我們國家來學習科學技術;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文明知識,説明我們國家被世界上別的國家所認同。

    另外公派留學政策以來,我們許多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剛才張秘書長特別向我們透露,神五、神六這樣震驚世界重大的國家項目都有許多我們公派留學人員在做強大的技術支撐,這無疑都給我們提供了非常振奮人心的信息。就此,我們今天臺上坐的還有幾位主管這方面工作的領導,下面我們歡迎各位記者就此向他們進行提問。

    [香港明報記者]:第一個問題,自費留學生回國率有沒有一個數字?另一個問題,香港的學生可不可以申請出國留學基金的資助,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回國工作的要求是什麼樣的?

    [張秀琴]:謝謝您這個提問。首先,我先講香港學生可不可以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和獎學金,這件事的確在我們會議上討論過,大家提出這個問題,很抱歉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明確的達成一致的意見。第二點您講自費留學生有沒有回歸率統計,我還是很抱歉沒有這個統計。因為自費留學生是來去自由,國內沒有一個統一的部門需要他去報到,他只要回來,自己找到工作,也許是長期呆下去,也許過兩年又走了,流動性很大,所以我們的國家留學基金委不掌握回國的比例,但是,有一個趨勢我想跟你講一下,我的感覺自費留學生回國的比例越來越大,因為從周圍的同事朋友,單位領導都可以聽到有一些自費留學生在這裡謀職和工作,我想這個趨勢是越來越大,但是抱歉,我沒有具體的比例給您。謝謝。

    [王旭明]:張秘書長,能不能從方向上明確明年或者後年香港、澳門、台灣的學生是不是有可能申請這筆基金?

    [張秀琴]:我希望是這樣,這樣使我們的工作面越來越寬。我同事剛才給了我一份教育部公佈的2005年各類留學人員統計結果,其中有一個是2000年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的總數是3.5萬人,其中公派留學生是3088人,單位公派是4770人,自費留學生是2.72萬人,這是2005年的數字。

    [北京日報記者]:我想問,1996年到現在回歸率是97%左右,這四千人還沒有回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有沒有對他們人均進行一個統計,什麼樣的原因使得他們沒有回來?還有一個問題,根據我們的違規賠償的管理辦法,這四千人違約賠償是不是完成得很理想?是不是有一個違約管理辦法,如果不賠償應該怎麼來辦?

    [張秀琴]:我先澄清一點,不可以簡單做加減法,2.2減掉1.8。因為還有一部分人還沒有完成學業,所以我認為這個計算是不可以的。我們的數字不是四千人,從基金委來看一共是440個人沒有按期回國,我們是根據協議賠償,國家為他留學所支出費用,同時繳納違約金。請注意,我講的是回歸率,但實際上我們經常還有一個率是“履約率”,你雖然沒有回歸,但是你履行協議上的規定。

    [王旭明]:咱們這份協議是固定不變的?還是一年或者幾年有一個調整?因為根據經濟發展狀況,有的人覺得很簡單就可以履約不回來,該交錢我交上就可以?

    [張秀琴]: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國家基金不可以變成一種貸款,我想請楊秘書長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她主管這項工作。

    [楊新育]:關於簽署資助協議書,履行的義務基本上沒有大的調整,但是有一些系列的調整,比如過去我們選派的大多是訪問學者,一些條款是適合訪問學者的條款,但是最近,我們從今年開始加大研究生的選派力度,選派有很大的差別,在這方面我們會做細微的調整,整體體現的責任和義務應該是沒有大的變化。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副秘書長楊新育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副秘書長楊新育

    [北京青年報記者]:我想問來華留學這方面的問題,在您這麼多年工作中,您認為來華留學生最大困難和問題是什麼?這些學生如果在中國實習或者留在中國工作,我們基金會是不是對他們有幫助?咱們今年針對在華留學生工作重點是什麼?

    [張秀琴]:講到來華留學,我想跟你交流一下。你講的來華遇到最大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我認為是文化上的差異。他認為想當然,在他們那裏可以得到的東西,可能在這裡得不到,我們想對他提供幫助,他又覺得我們是對他管得過多,文化上差異存在。還有心理上的支持,是我們在管理工作上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特別是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文化差異很大,往往心理壓力很大。這方面我們做得不夠的原因是:第一因為我們以前不太重視心理諮詢工作。第二我們也沒有那麼多人力,沒有經驗豐富的人為他們提供這部分經驗。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留學生管理中,雖然當時是一個問題,但是現在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例如來華留學生這麼多年以來,最早的問題是留學生居住問題。他們是在學校居住還是在社會上居住;到學校居住是住專門的留學生樓還是和同學在一起,大概在80年代可能是最大的問題;還有留學生樓十點鎖門,使外國留學生回不去的問題。但是現在可以看到,這已經不成問題,他們可以在社會上居住,還可以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

    另外還有勤工助學工作,這也是我們來華留學熱點和難點問題,在國外一些國家都有非常明確規定,例如假期他們可以打多少小時工,上學時可以打多少小時工,打什麼工?但是在我們現在就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只是在2000年時,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聯合頒布了一個第九號令,關於外國留學生管理問題,其中允許外國留學生可以勤工助學,但是後面細的管理辦法節沒有跟上,這些可能都是我們在來華留學上遇到的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來華留學生在中國的實習問題,最近兩三年是特別明顯的一個問題,特別是有一些發達國家的留學生是學法律、經濟、管理的,所以他們特別想到中國企業來看一下,甚至有的願意到中國政府部門來見習三個月,我認為教育部沒有明確規定,完全取決於各個地方和各個接待單位,我知道在南方很多企業裏,都是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實習的,因為這些企業本身就和這些國家有外貿關係,有交往,所以非常願意有人到它這裡來。相反在有一些地方,企業還沒有非常外向型,所以沒有提到日程上來。我認為這個問題儘快有一個明確的原則,以利於我們發展高層次的外國留學生到我們國家來學習。

    [東方衛視駐京記者]:剛才你在總結回歸率的時候提到一個政策框架的問題,從2005年開始,我們國家出國選派的個人素質不斷提高,我想問如果他們出國之後,不回來,他們賠錢可以賠,但是如果他們不回來的話,一些科研項目是會受到損失的,這個有沒有一些相應的措施去處理?

東方衛視駐京記者提問

東方衛視駐京記者提問

    [張秀琴]:協議裏只是講到經濟關係,就是不但要把國家為他支付經費賠償,還有一筆違約金,違約金是30%。但是對於其他方面,我們還沒有作出規定,協議裏面沒有寫,但是我們也聽到了很多人建議,説你們很容易,為什麼不把這些人的名字上網,大家都看到了,他是沒有信譽的。這件事很容易做到的,包括我們新聞發言人也講,你們可以上網。我想這是自然的。至少是在他的小範圍內,他的單位知道他沒有履約,他的朋友知道他沒有履約。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在某些媒體上,或者在一些公開的場合,可以把這些東西公開。

    [中國稅務報記者]:中央財政投入目前佔的比重是多大?有沒有關於2005年資金安排的數據。我看到2006年今年公開的數據也是七千多,這方面的預算是不是有了。另外我想問一下,還設立了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的獎學金,這部分全部是政府的投入嗎?第二個問題關於來華留學生的問題,我國提供的政府獎學金,目前的標準是怎麼樣的?謝謝。

    [張秀琴]:我想你問到政府的投入,最好請我們政府的代表來回答。

    [曹國興]:政府投入的精確數字很難給你。“九五”期間,我們整個國家公派留學生獎學金的數字是15億。“十五”期間將近22億,增加了將近50%。但是這部分主要是用於增加公派留學生的獎學金數額,在人數上支持還是不夠的。你要問怎麼一下子從兩千人增加到七千人,那是因為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替政府用各種辦法,爭取到各種渠道的資金,包括和各個部門聯合資助,對東、西部地區聯合資助和高校聯合資助,這樣才把由國家政府資助不到三千人的規模擴大到七千人。

    第二個問題關於來華獎學金。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2002年的時候,當時我們接受外國留學生政府資助這一部分大概不到兩萬塊錢,而一個高等學校如果接受一個自費生最低學費大概在1500—2000元左右,也就是説接受一個自費生,相當於政府獎學金撥款的總數。從2002年開始,政府加大了這筆投入,政府撥款增加了將近三分之一。這個數字從教育部門,從我們管理部門來説,我們覺得還是比較低一些。在去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宣佈要把為外國學生提供的中國政府獎學金由目前的7千元增加到1.4萬元。這部分資金已經基本落實。增加的部分主要用於兩大部分:一個是和外國政府互換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經費;一個是資助發展中國家來華留學生。

    [香港東方日報記者]:張秘書長提到了每年都會支持總政治部、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的人才到國外留學我想問一下,像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高新技術方面控制得很厲害,派他們出去以後,有沒有什麼困難?關於國家獎學金的問題,香港的學生在這邊留學,是否同樣可以獲得獎學金?

    [張秀琴]:美國對於中國的留學人員在學習高新尖技術上的限制,其實不光針對總政治部、總裝備部、其實對於高校的教師去也很敏感,比如審批簽證的時候,看到一個大學的校長去,他也會拒簽。第二個問題香港學生來華的獎學金,我們基金委只做外國公民來華的工作。香港屬於中國,所以由國際司這邊做,中央政府有專門的財政支持。

    [曹國興]:前不久剛剛通過幾個規定,一個是對港澳臺學生到內地讀書收費標準和內地學生一視同仁。至於各個學校給優秀學生發放的獎學金,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內地學生,還是港澳學生,都和內地學生一樣。政府獎學金主要是給外國政府。港澳臺地區在收費方面有很大的優惠,反過來,我們內地到香港學習的學生,可能要比香港當地的學生要繳納高出一倍的學費,這部分我們在和香港教育組織磋商。今後我們將實行內地跟香港學生實行同樣的收費制度,我們希望香港特區政府也能夠給內地學生一個同等的收費。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副主任曹國興回答記者問題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副主任曹國興回答記者問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關於來華留學的問題。您提到建成本地區最具吸引力的留學目的國。請問有沒有細緻的規劃,比如數字上達到多少人?謝謝。

    [張秀琴]:我們提出了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使中國儘早成為本地區最具吸引力的留學目的國。基於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是吸引留學生的一個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好,就業前景也很好,所以吸引了很多人。

    第二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也逐漸得到國外大學或國外來華青年的認可。

    第三中國整個留學環境變得越來越友好,包括在留學生居住、就學、醫療保險等方面都變得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國際化,所以這也是吸引留學生的一個因素之一。剛才您講到有沒有一個數字,我很難講這個數字,因為我們想變成最大留學生目的國,那你就得看你旁邊的國家有多少留學生,所以我們沒有確定非常明確的數字必須達到多少才能算最具吸引力,這是我們工作的目標。

    [李建民]:稍微補充幾句。這一塊主要包括政府獎學金和自費獎學金,自費佔留學生很大的比例。另外最近幾年,經常在北京或者國內其他城市聽到什麼國家來辦教育展吸引我們的學生。現在我們也走出去,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過去一直組織中國國內的高校到國內辦教育展,目的就是把中國教育的情況介紹到世界上去,吸引更多的國外學生到中國來學習。最近幾年效果非常好。我們辦的展覽在國外受到很熱烈的歡迎,來參加展覽的人數每次都在增加。因為走出去這一步,實際上也是中國加入WTO之後,有一個參與國際教育服務領域的競爭。過去在這方面我們永遠是落在後邊的。但是我們這幾年在這方面是很積極的。因為我們有非常優秀的傳統,有非常優質的專業,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可以為國際上提供教育的服務,能夠佔領一席之地。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根據您剛才提的那個問題,自費來華留學有沒有這方面的統計?

    [李建民]:我不知道您指的是什麼內容?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作為一個産業,它創造多少外匯?

    [張秀琴]:我知道您想問什麼,最近我也不斷在報紙上看到統計,其他國家都在算錢,英國有一個數字,2004年外國留學生在英國的大學學習,他們的大學收了40億英鎊的學費。美國也有一個統計,上個月剛剛頒布的,2005年外國留學生對美國經濟創造的價值達到130億美元,所以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想,我們發展外國留學生到底給我們的經濟帶來多少好處?除了大學的國際化以外,老百姓有什麼收益。但是我想跟您講,我們接受外國來華留學生的目的,和英國、澳大利亞不一樣,它們是把它作為一個産業在賺錢,我們現在發展來華留學生的目的不在經濟上,而是在我們要擴大中國的影響力,提升中國大學的知名度,儘早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為我們國家和平的外交創造一個好的氛圍,這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您講到底我們收了多少錢?這本來不在我們的日程之上。

    第二點來華留學的收費標準,實際上相對國際上其他國家來比,還是很低的。這也是因為我們沒想從他們那賺錢,也不想用他的錢補貼我們的高等教育經費。第三點外國留學生和我們本國在校學生比畢竟還是一個小數目,剛才主持人在講,2005年在華的外國留學生14萬,可是我們在校的大學生就1900萬,所以他的錢真是可以忽略不計。

    [上海新民晚報駐京記者]: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于2003年設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三年來共有501名優秀的海外自費留學生獲得1500元獎學金,這個頒發的方針是什麼?有沒有選擇的標準。有沒有逐漸的提高?設立的學歷門檻之間,這501名海外留學生他們目前就讀碩士、博士?主要分佈在什麼國家?還有他們的回歸率是什麼?國家頒發給他們獎學金,目的是鼓勵,還是強制性?也希望他們有一個回歸率。

    [李建民]:從2003年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設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開始,經過了一個試點的階段,最初是在幾個國家試點,然後逐步推廣。我到基金委工作是時間最短的工作人員,我是今年三月從駐悉尼教育工作崗位上過來。目前這個做法主要是在國外入學至少一年之後,攻讀博士學位的自費留學生,在這個群體進行評選,這個評選是兩部分,一部分就是通過我們駐外的教育處組,在他們所在的地方進行一個初選,然後初選的人選再報回到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在國內的組織、專家進行一個評審。因為在各個國家評審的標準大體是有的,但是衡量起來尺度是有一定差距的。到國內評審的時候,大體上把這個評審的標準基本上相對的一致化起來了。

    這個評審工作,得到了廣大自費留學生非常熱烈的反響,認為國家能夠在我們目前經濟狀況還不是很寬裕的情況下,拿出這樣一筆錢為自費留學生頒發獎學金,他們確實感受到,這是國家對他們的一種關懷,儘管是他們自己最初按照個人的目標設定出國留學,但是只要他們學得好,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才,國家沒有忘記他們,還是同樣把他們作為國家將來的人才一個重要的部分來考慮。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們確實感受到了國家對他們的關懷,每次評選的時候,他們的導師,包括他們的同學都非常積極參與。我們在使領館辦活動的時候,他們的校長、導師、親朋好友、同學都一塊來參加,表明他們對這個獎項也是非常的看重。隨著這個獎項的頒發,這些人自然成為我國今後保持聯絡和跟蹤的一個對象。他們在學成之後,我們承諾,他們如果願意回國來工作,我們要幫助他們和國內聯絡,盡可能的讓他們到一個符合他們專業特長的崗位上去工作,當然目前還是在進行之中,因為這項工作剛剛開始時間不長,但是整個的工作進行情況,是非常成功的。

    [曹國興]:補充一點。關於自費留學生的獎學金的實例有一個背景。自從進入21世紀以後,我們中國到國外留學的留學生,呈十倍的增長。五年內增加七倍多。國內對自費生的評價我認為是不太公平的。媒體的朋友很清楚,例如留學垃圾的現象。我在國外工作時間比較長,我工作了八年,我一直負責留學生的工作。因為我在國外有華人僑團捐贈獎學金,結果評審的結果很讓我吃驚,在留學生裏面有大批的人才。到2005年底,我們出國留學人數一共是93萬人,回國的是23萬人,在國外70萬人裏面大概有16萬人是已經學成的在國外工作,也就是還有50多萬是在學的學生,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作為一個最低的統計,這53萬人裏面,如果有10%能拿到博士學位的話,也就是5.3萬人,這5.3萬人裏面,我們做最低估計,10%能夠出人才的話,也就是5300人。

    [曹國興]:這是國家的一個寶貴的人力資源庫,作為政府應該對我們所有在海外的留學生一視同仁。這個政策在1992年政府就已經宣佈了,對公費生和自費生一視同仁,包括回國政策。到現在為止,我們每年出去的留學生,公派生只佔7%。也就是説93%是自費生,他們沒有拿國家的錢,是他們自己拿出錢出國讀書的。我們堅信,其中絕大部分人學成以後是要回來,為國家效力的,所以這是我們設立國家自費獎學金的初衷。這幾年實施下來,我們也發現,這個獎學金設得是非常值得。剛才李建民秘書長介紹了,我們實際上有很多道審批程序,一個是自己報名,學生之間可以推薦,然後由我們駐外使領館組織專家進行評審,然後報到國內,我們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再組織國內的專家,絕大部分都是由院士評審,因為他們都是博士生。

    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參加評審的這些專家,對這些材料愛不釋手,評完以後,他們把材料都帶走,這些專家他們會跟我們這些獲獎的自費生,包括沒有獲獎的、報來材料的學生保持聯絡,所以這部分自費生都成了我們國內各行各業專家們關注的對象。國家設立自費生獎學金,也使自費生非常感動。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位自費生説得很感人,我上大學的時候,母親送我一條毛毯,我把它帶到了國外,這次我拿到國家給我的獎學金,這是祖國母親給我又一份關愛,我一定會學成回國。

    還有一位盲人獲得自費獎學金人員,他説我是一個盲人,國家給了我政府自費獎學金,這説明國家沒有忘掉我們這些在海外的學子,所以這個獎學金儘管錢不多,但是對我們整個海外自費留學生群體來説,意義遠遠高於獎學金的實際價值。當然我們也不太滿意,因為現在名額太少。我們還在向政府爭取,希望有更多的經費,讓更多海外的優秀自費生獲得政府的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瞭望週刊記者]:咱們對留學生的界定,所謂“小留學生”,就是現在有好多就是出去讀一科的,還有乾脆讀高中的,這些算不算咱們現在所説的自費留學生的範疇,因為這個數量,我覺得可能也有相當的數量?

    [曹國興]:我記得在2004年2月份也是在這個屋子裏,專門就這個問題作了闡述。因為我2002年回來,見到這樣一個報道,還確實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我從文件中查了關於自費生定義的文件。這些文件對留學生的定義非常統一,就是“留學生是指高中畢業或者同等學歷出國攻讀大專以上文憑,叫留學生”。至於外界所説的所謂的“小留學生”,我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是出國學習的未成年人。新浪網給我加了一個題目,“18歲以下不算留學生”。準確的説法是“出國學習的未成年人”。我們政府現在把留學生定義主要是前面這一部分,後面這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或者《國際法》的規定,未成年人是由監護人負責。一旦進入國外的大學,也就進入了政府管轄範圍,就是屬於留學生的範圍。

    [王旭明]:我們新聞發佈會的消息發佈之後,還有許多記者給我們提了各種問題,大部分問題都在剛才記者提問當中有所涉及,其中有一個問題請臺上幾位領導作答。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應該説我們國家公派留學是在改革開放大的背景下産生的,隨著自費留學人數的增加,今後公派留學的額度是持平或者越來越弱化,還是越來越加強?

    [曹國興]:我給一個非常肯定的答覆,不管是公派留學生還是自費留學生,只會發展,不會萎縮。而且政府從中央財政已經增加了一部分經費用於向增加公派留學生,而且公派留學生類別也會有所提高,就是我們將從比較大規模的派遣訪問學者,逐步增加到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和聯合培養博士生數量上去發展。我們總的期望是在“十一五”期間,在外的高層次研究生能夠達到1萬人,當然這還取決於政府經費的支持。

    [王旭明]:謝謝曹司長,曹司長這一番話,使我們更多的學生心裏更有底數了。非常感謝各位記者對我們國家公派留學的話題這樣的關心。下一週的同一時間,我們特別請到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校長作為高校派出的代表,我們還特別請到了首批簽約派出的留學人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長胡先生以及一位評審專家代表,吉林大學的校長助理,下周同一時刻,大家剛才提問中也很關心的,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獎學金的情況,我們將和一位正在日本學習的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獎學金的獲得者現場連線,共同回答大家相關的問題。更多資訊、更多精彩,我們下周同一時刻再會。

 
 
 相關鏈結
· 民政部部長和教育部部長談開展先進性教育的成效
· 教育部舉行發佈會介紹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有關情況
· 教育部:適當控制高校擴招幅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 教育部介紹大學生支教和創業主題宣傳月有關情況
· 教育部介紹北京教育系統開展榮辱觀教育活動情況
· 教育部就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等舉行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