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建設>> 管理創新
 
富陽市統籌政府部門職能 "專委會"架起"立交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17日   來源:人民日報

    “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富陽統籌政府部門職能,成立13個專門委員會。雖然改革剛剛開始,但初步成效明顯。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新年伊始,在浙江省富陽市採訪,市委書記徐文光的一席話,讓記者對富陽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一探究竟。

    打破部門壁壘,實行“按需統籌”

    改革後,富陽市政府部門有什麼不一樣?用富陽市副市長兼城鄉統籌委員會、規劃統籌委員會主任王小丁的話説,“神變形不變”。

    2007年初,富陽市在不改變原有機構設置的基礎上,打破部門壁壘,優化整合部門資源,成立計劃統籌委員會、規劃統籌委員會、公有資産運營委員會、城鄉統籌委員會等13個專門委員會。各“專委會”由相關副市長擔任主任,實行綜合部門負責制,組成部門包括相關部、委、辦、局。全市大事經市四套班子決策後,交給專委會負責實施,保證“有人牽頭、有人負責、目標清晰、職責明確、協調順暢、部門配合、便捷高效”。

    以前,跨部門的事需要上級協調。現在,專委會成為架設在政府條條塊塊上的“立交橋”,副市長拍板統籌,部門分工協作,執行有力,監督到位,有效避免了推諉扯皮。

    王小丁説,現有行政管理體制中,一些機構和職能設置與新的形勢不相適應。比如“三農”與工業、建設、規劃、水利、科技、環保等都有關係,按照原先分工,他在市政府分管農業,有時難免“鞭長莫及”。現在成立城鄉統籌委員會,市政府賦予專委會“按需統籌”的職能,可以在統攬相關科局的基礎上科學、高效決策。

    浙江省社科聯副主席藍蔚青認為,根據新的發展形勢,富陽市在現有行政機構之上,歸併職能,成立專委會,架設行政“立交橋”,這是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統一配置資源,促進增效提速

    “立交橋”的作用讓人刮目相看。

    富陽市城鄉統籌專委會今年開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配置涉農扶持政策、資金、項目。市政策研究室主任章小南介紹説,這幾年,新農村建設成為熱點,各級各部門的扶農支農舉措很多,但因各自為戰、點線散亂,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性。現在這種狀況能夠避免了。城鄉統籌專委會在全市清理出37項、7大類涉農政策,統一研究決策,統籌運作實施。光是分散在農林、科技、婦聯等部門的涉農培訓經費,總數就達260萬元,今年將統一安排,用於教學培訓。

    “成立公有資産運營專委會,加強了節約型政府建設。”市財政局局長華之江説,以前全市公有資金、資産,分散在部門管理操作,缺乏運行監督、績效評估,今年起由公有資産運營專委會下設投融資管理辦公室和公有資産管理中心統一決策、使用、監控、評估。全市20億元建設資金變部門使用為統一調度配置,據初步估算,每個月可節省銀行貸款利息250萬元。

    隨之而來的還有效率的提高。市運動休閒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風景旅遊局副局長董雄華對此深有體會。去年9月開始,他負責市“運動休閒發展專項規劃”工作,相關部門分屬不同副市長分管,按照以前的辦事程序,全部完成這項工作起碼需要半年時間。現在,擔任專委會主任的副市長召集相關局長研究決策後,由風景旅遊局作為專委會下的牽頭部門,召集各相關部門進行規劃、策劃的評審工作,僅用了3個多月,就拿出“規劃送審稿”。

    展望未來,富陽市市長張錦銘説,建立13個“專委會”只是對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富陽將沿著建立精幹高效政府大部門的思路繼續努力。

 
 
 相關鏈結
· 胡錦濤: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
· 政府職能轉變仍有滯後 須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