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就業目標6年來首次上調 就業政策更加積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5 20:36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字體: 打印本頁

    就業迎來了好的消息。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將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

    這是2009年以來的首次提高城鎮新增就業指標。

    此前城鎮新增就業為1000萬的指標,在2008年有過,當時的經濟目標是8%,比2014年的7.5%指標要高。

    2012、2013年經濟已經連續2年增速達到7.7%,大大低於改革開放30年約10%左右的經濟增速。但是奇怪的是,城鎮新增就業量反而在增加。比如2013年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創歷史新高。

    導致如此的原因,是因為2013年服務業佔到經濟的比重已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産業。當年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速為7.8%;低於服務業增加值8.3%的增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服務業的加快,是經濟放緩後就業上升的因素。因為服務業發展可以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

    此前多年,因為第二産業的工業發展更快,對就業的帶動下降(就業彈性系數)。比如九五時期,經濟每增長即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94萬人就業,到了十五時期,只能帶動80萬就業。2005年時,只能帶動63萬人就業。

    但是近年來則發生了大的變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在全國工會的公開課指出,經過這幾年經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隨著服務業的加快發展,目前大概GDP(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而從2013年的數字看,該年1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可以新增168萬人的就業。

    按此看,2013年實現7.5%的經濟增速,可以帶動1200萬人就業沒問題。因此設定2014年1000萬的城鎮新增就業指標,完成起來難度並不是很大。

    也正是此,中國社科院、國家信息中心也曾建議,2014年可以設定經濟目標為7%,仍可以實現900-1000萬的就業指標,這樣可以用更大的精力用於改革。

    但是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經濟指標仍是7.5%,就業指標則增加到1000萬,比上一年的900萬數字有所增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解釋説,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

    經過認真比較、反復權衡,把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兼顧了需要和可能。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有利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穩增長更是為了保就業,既要滿足城鎮新增就業的需要,又要為農村轉移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出空間,根本上是為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李克強説。

    他強調,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不少積極因素,但必須付出艱辛努力。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之所以完成就業等指標難度仍不小,與就業彈性系數在增加、就業的結構性問題突出有關。

    比如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27萬人,創歷史新高。目前市場短缺的主要是農民工,對大學生需求的高端服務業崗位,其實仍顯不足。

    為此,今年將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要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實施不間斷的就業創業服務,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比例。加大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做好淘汰落後産能職工安置和再就業工作。統籌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等就業工作。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使勞動者生活更加體面、更有尊嚴。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指出,所謂更加積極地的就業政策,就是把就業的增長目標,放在比GDP更重要的位置。今年要實現更好大學生的就業增長,一些職業院校的課程更應該與市場接軌,邀請一些企業人士到高校授課更有效。(定軍)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