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剛剛結束的兩會記者會上強調,在國民經濟下行風險增加、宏觀調控面臨多難選擇的情況下,要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確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就是增長和就業不能越出下限,通脹不能突破上限。在闡述經濟增長與就業關係時,他指出,我們之所以把經濟增長率定在7.5%左右,考慮的還是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我們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後的民生、增長背後的就業。這就意味著,保就業必須成為當前宏觀調控必須死守的“紅線”。 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就業“三碰頭”的問題錯綜複雜:一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自大學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生的畢業人數每年快速增長,今年的規模已經超過了700萬。但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僅有70%左右,這就意味著每年有200萬左右的大學生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未能找到工作。二是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任務艱巨。現在每年需要從農村轉移出來的農民工大約近千萬,但農民工就業質量比較低下。工資水平不高、社會保障不全、工作環境惡劣的狀況亟待解決。三是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難題未解。特別是“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途徑狹小,缺乏一技之長,如何實現再就業困難重重。 就業是民生之本,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極容易引發各種社會問題,並有可能成為導致經濟社會不穩定的“定時炸彈”。從當前的情況看,我國的經濟增速正在放緩,企業經營狀況不容樂觀。這就給擴大就業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將解決就業問題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就顯得十分必要。 首先,繼續保持經濟增長運行在合理區間是關鍵。雖然我們放棄了盲目追求GDP增長的做法,但維持經濟增長下限的目標不可放棄。經濟放緩是為了更好地調結構、提質量,更好地調整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擴大就業規模。 其次,採取多種措施“多管齊下”,為勞動者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包括政府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勞動者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做好就業服務、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等等。 最後,將提高就業質量作為就業工作的中心環節。在許多情況下,勞動者並非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較好的崗位。如果能夠在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方面取得實質進展,那麼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使勞動者生活更加體面、更有尊嚴的目標才能順利實現。(李長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