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削減前置審批、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準,釋放投資潛力、發展活力;部署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助力創新創業、升級“中國製造”。(11月5日 中國政府網) “知識産權是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此次會議給出了對知識産權重要性的肯定指出。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産力。由於知識積累財富的能力與日俱增,人們抱有對知識敬仰的同時,卻也有人暗度陳倉,來挖知識産權的“墻角”。譬如,作家嘔心瀝血的創作,第一時間被網絡電子書以及盜版書所剽竊,文字勞動者幾年的辛苦付之東流;很多歌曲被KTV週而复始地免費使用,在自己掙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卻從來沒想過音樂創作者的感受。這些對知識産權踐踏事件,僅僅是我們身邊案例的冰山一角。 創新者用自己的創新勞動來造福人民,實現價值,付出同時是需要回報的。基於此,政府要打造更好保護和運用知識産權的法治、市場和文化環境,盡到自己監管的責任。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保護知識産權從來就是我國的國家戰略高度,而諸多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産權的專項行動起到犁庭掃穴的作用。此外,檢察院、法院在訴訟、審判的工作中,也盡到國家執法機關的應有之義。當然,對侵犯知識産權的違法行為,從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就。進一步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無疑對嚴厲懲處相關行為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會議指出,“要強化知識産權保護,鼓勵創新創造。”其中,著重提到推進軟體正版化。軟體正版化在信息化時代,是考驗國家對知識産權重視程度與否的晴雨錶。我國中央和國家機關早在2011年就完成本級軟體正版化的檢查修改。同一時間,中央企業、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軟體正版化也在積極推進中,並以此建立了責任制。保護知識産權的著手,在政府率先垂范中行進,併為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促進專利、版權、商標、植物新品種等的創造和運用”,知識産權保護的細化在此次會議中也被提出。解讀可以看到,政府、市場、企業和個人等多方面合作在知識産權保護戰役中缺一不可。其中關鍵的還是意識問題。有些創造者只顧提供優質的産品,卻忘記專利、商標等要素的保護,從而讓某些投機者鑽了空子。這種學費支付得不可謂不慘痛。 知識産權意識的培養需要環境來帶動。會議指出,要降低中小微企業知識産權申請和維持費用。政府在這方面做自己的“減法”,正是為了提高知識産權審查質量和效率和活躍市場交易之“加法”,激活了創新者對於知識産權的意識。這樣的一增一減,相關主體都能在知識産權工作中找對自己的位置,也就釋放自己的能量。 “建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知識産權目標評估制度,促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會議指出的這點尤為緊迫。如今,産業升級和發展模式的轉換,讓知識産權轉化成科技成果的速度越發迅速。要呵護好創新這一核心要素的話,必然是要清理掉知識産權道路上的荊棘障礙,為改革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産權生産力。同時,評估制度也利於政府在政策中的佈局和走向,從而規避了和市場的衝突。 “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則是組合拳。畢竟,知識産權的法律保護是硬體配套,這在哪個國家中都毋庸置疑。但知識産權猶如嬌嫩的嬰兒一般,它需要人為地更多關愛。運用財政資金引導和促進科技成果産權化、知識産權産業化,以及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知識産權融資服務等,都可以讓知識産權好好發育,從而在成才成材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中國從粗放型發展邁入到轉型期的新興發展模式,其中的部分生力軍就是知識産權所帶來。要完成這一轉身,需要驅逐掉市場裏的侵權“劣幣”,迎來創新的“良幣”從而催生出蓬勃的創新創造創業熱潮。(皮波)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