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李克強總理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出席第九屆東亞峰會時表示,中國堅定支持東盟2015年建成共同體。專家認為,東盟共同體建立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合作提供新契機。 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2013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十週年,中方提出了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大倡議。中國和東盟關係已經走上制度化和機制化發展之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唐奇芳認為,在落實現有倡議的基礎上,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關係將迎來大發展時期,而東盟共同體建設將是一個重要機遇。 2007年第12屆東盟峰會簽署《宿務宣言》,決定在2015年底之前建成東盟共同體。其核心是經濟共同體,目標是建立單一市場和生産基地,在經濟上具有高度競爭力,公平發展,全方位融入全球經濟。根據評估,東盟共同體建設目標已完成85%。唐奇芳説,儘管剩餘的15%涉及各國國內政策協調等問題,比較艱難,但可以預見,東盟將在最大程度上建立覆蓋3.6億人口的統一大市場。中國與東盟將在貿易投資、互聯互通、東亞一體化等多方面深化合作。 中國社科院亞太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向陽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説,東盟共同體的建立意味著東盟10國的勞務、資本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貿易一體化程度提高,交易成本降低,中國商品和資本可以更便利、順暢地進入東盟各國,按照市場需求配置資源,深化中國與東盟在電力、橋梁、農業、製造業及金融業的合作。 更為重要的是,李克強總理13日表示中國與東盟正在努力爭取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儘快完成。唐奇芳認為,自貿區升級版有可能涉及金融合作、投資政策協調以及爭端解決機制方面的內容,這必將推動中國與東盟經貿關係轉型升級。 建立東盟共同體,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是重點。東盟為此制定了涵蓋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構建和人文交流三個層面的《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互聯互通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亞太自貿區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領域。這種互聯互通是全方位、深層次、戰略性的,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方面的互聯互通,還包括相互開放市場中制度政策上的互聯互通,促進産業升級中行業對接上的互聯互通,增進民眾友情中人文交流合作上的互聯互通等。目前,雙方交通部門已制定了《中國-東盟交通合作戰略規劃》。昆曼公路基本開通,泛亞鐵路建設積極推進,海上互聯互通建設正在啟動。李向陽認為,正在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為東盟的互聯互通提供金融保障。 東盟共同體建立也必將使東亞一體化進程加速。唐奇芳説,東亞一體化基礎是東盟一體化,主要渠道是“10+3”機制。目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協定正在進行談判,這一涵蓋東盟10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的自貿協定將有利於消除“麵條碗效應”,避免不同的地區合作機制貿易投資規則相互糾纏牽扯,加快東亞一體化。(記者 邵海軍、鄧茜)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