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應對網絡社會的準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3 07:5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對於迅猛發展的網絡社會,我們並無像適應市場經濟那樣的參照,只能是在實踐中,通過探索生成相適應的制度與規範

    最近幾天,全國多個地方發生過出租車停運。分析原因,多與“份子錢”過高以及“黑車”氾濫有關。但是,今年初,出租車停運開始增加了新的原因,網絡打車軟體公司推出的“專車”與傳統“的士”的生意競爭逐漸上升為重要矛盾。

    聯絡去年關於網絡金融的爭論,以及私人隱私洩露事件頻發,可以得出判斷: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與重塑,開始進入集中爆發期。而我們對網絡社會新常態的到來,不論是在制度規範上,還是在心理準備上,甚至在思維方式上,卻似乎尚未做好充分準備。

    制度是用來規範與建構人們的行為與秩序的,制度能夠切實起作用,一方面需要有明確規範與現實制約,另一方面還需要人們的充分認同與積極踐行。然而,制度生成與發展,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在既有制度基礎上,根據新的發展不斷創新與調整。

    當今世界絕大部分的國家內制度與國家間規則,都是伴隨著現代工業社會以來的發展而形成的,這些制度與規則,體現了現代工業社會條件下的交往方式、行為邏輯和社會結構。經過博弈、確定與實行,不論是制度規範或執行力量,還是人們心理認同或踐行意願,都已經趨於穩定和適應。

    然而,互聯網的出現,特別是網絡社會逐步生成之後,不僅出現了網絡虛擬空間,拓展了空間內涵,而且還打破了工業化條件下的組織方式與交往方式,乃至社會結構。秩序建構的空間、邏輯與手段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就意味著,在工業化條件下形成的制度與規範,需要自問如何適應網絡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曾經歷了兩場巨大社會變革,一場是市場經濟建立所帶來的,基於制度變遷引起的社會結構轉型,另一場是網絡社會生成所帶來的,基於技術革命引起的社會結構轉型。兩場變革時間上存在先後,但在影響過程上卻産生著重疊。在制度創新上,我們首先圍繞著如何適應市場經濟而展開,也具有一些可借鑒的範本。而對於迅猛發展的網絡社會,中國與世界卻基本上是處於同步,我們並無像適應市場經濟那樣的參照,只能是在實踐中,通過探索生成相適應的制度與規範。

    西方發達國家是在市場經濟充分發展基礎上應對網絡社會挑戰,因此可以遵循相對單一邏輯予以回應。中國卻面臨著市場經濟深化與網絡社會生成雙重轉型的疊加衝擊。就如出租車市場,本身尚未完成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改造,卻直接遭遇技術革新的新命題,老行業競爭不充分、出租車司機轉型、新行業缺乏認定、客人權益需保護等問題交織纏繞。這凸顯出舊規範與新發展的衝突,或者新發展無規範可約束。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過,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的制度建構,無論是認同建構,還是形式與內容創設,都需要超越固有的單一程式,遵循複合邏輯的路徑,以同時應對雙重轉型的要求。既要保證創新空間不受擠壓以促進新的形態生成,又要協調多方利益以建構現實秩序。要想準確拿捏其中分寸,各級幹部、各方面管理者都需要如中央領導要求的那樣,儘快提高工作本領,用新思維和新智慧構建新型治理模式。(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鄭長忠)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