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主動“瘦身”1年8次常務會議支持創新創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4 10:11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字體: 打印本頁

    看得見冰土消融,望得見春意聚攏。光陰流走,宏觀經濟的增長矩陣悄然形成。為此,國務院在2014年發佈的文件之密、措施之多可謂鮮見。過去的這一年,供給側能量灼灼,制度、技術、資源等方面在政策的主導下得以釋放,財富源泉有了更加涌流的動能。

    這一年,無論中央、地方還是企業,也是蠻拼的。《每日經濟新聞》開闢“增長滴灌術”欄目,從“頂層”和“基層”兩個角度管窺增長新面貌。

    2015年元旦剛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深圳、廣州考察,眾多創意創造與小微金融等企業成為他到訪的對象。這也體現了總理一直以來對創業、創新的支持。

    回顧2014年的國務院動態,從這一年眾多的會議與文件中可以發現,為支持創新、創業,國務院確實是“蠻拼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共有8次常務會議釋放了支持創新創業的信號,還印發了4個文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

    通過梳理會議內容可以看到,為促進創業,政府著力於從自身做“減法”,通過簡政放權營造創業、創新的環境。

    此外,直接對創業、創新的主體———企業,採取了稅收、金融等方面的幫扶,特別是對小微企業“關愛有加”。

    簡政放權以塑創業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2014年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共有8次釋放了創新創業的利好信號,政府自身權力的“瘦身”成為8次常務會議中的重點。

    如2014年6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創業就業。會議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且減少部分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另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

    8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取消下放87項審批事項;將90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實行先照後證;取消19個評比達標表彰項目;同時,再取消一批部門和行業協會自行設置、法律法規依據不足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

    李克強對此評價稱,出臺的一批措施,使簡政放權工作取得新的重大進展。這其中80%涉及投資、企業經營領域,“含金量確實很高”。總理強調,穩增長的根本目的在於保就業,而簡政放權在“為創業興業引路、給企業發展鬆綁”上立了大功。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原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表示,國務院通過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放開企業手腳,營造出了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

    加大相關政策支持力度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説,“大眾創業”“草根創業”不僅體現在新創企業數量的增加,更關鍵的是激發民間創新活力,拓展創新形式,讓民間創新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 “發動機”,成為價值與經濟社會財富創造的重要源泉。

    而這體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具體包括對企業稅收優惠、金融等方面的幫扶,其中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更是空前。

    2014年4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2013年底到期的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延長至2016年12月31日,並加以完善;同年9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現行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暫免徵收增值稅、營業稅的基礎上,從當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將月銷售額2~3萬元的也納入暫免徵稅範圍。對小微企業從事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自用且國內不能生産的先進設備,免徵關稅。

    並且,總理特別強調,在財政為小微企業減稅同時,還要加大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以十條措施突出重點,集中針對小型微型企業面臨的稅收、融資、場地、用工、經營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保育鈞表示,國家密集推出的減稅、金融支持等措施,可以看出國家致力於鼓勵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意圖,這將有力提升我國經濟活力。(記者 周程程)

對話草根創業者:創業生態網絡逐漸形成

    2014年,不僅是深改元年,更被認為是“創業元年”。

    這一年,涉及中小微企業、創業型企業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有8次之多。這一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走進創業型新興企業,為創業者加油鼓勁。

    位於北京中關村科貿大廈的創客總部,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大廳內擺放著幾排桌子,這裡聚積著數家公司,一排甚至幾張辦公桌可能就是一家公司。

    就在不遠處的車庫咖啡,那裏因為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免費使用辦公環境而聲名大振,大量的創業型企業在那裏“窩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創客總部見到了開財寶的創始人魏勇先生,儘管還不到30歲,但已經有了兩次創業經歷。他告訴記者,現在的創業環境比以前更寬鬆,註冊更快捷,也不需要實繳資本。不過,對創業者來説,初創期依然充滿各種挑戰,缺人才、缺資金、管理不善依然是制約創業企業發展的瓶頸。

    對於政府的幫扶政策,在車庫咖啡介紹自己創意尋找投資人的創業者的小任認為,“政府幫扶資金有限,對小微企業來説,尋找風險投資,能夠一次拿到幾十上百萬,才具有決定性意義。

    創新工場戰略發展副總裁王世忠在接受採訪時説,“早期的創業者,更需要的是在創業過程中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服務,如商業模式的梳理、系統架構的搭建,還有人力資源招聘、財務管理以及市場推廣以及進一步的融資等”。

    儘管政府在推動創業上不遺餘力,但上述兩位創業者的經歷也説明解決創業難,光靠政府不行。事實上他們的創業路並不孤獨,因為一張聯絡緊密的創業生態大網正在逐漸成形,其中政府、高等院校、創業孵化器、金融機構和風險投資人等都是這張創業網的參與主體,共同為創業需求提供服務。

    其中,由高等院校為創業提供的智力支持;孵化園區為初創企業提供場地和創業指導,為創業企業牽線搭橋;金融資構、投資公司則為創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基本規則,規定行為邊界,並建立適合創業企業的財稅、工商等政策。

    近年來,除政府宏觀政策支持創業外,許多民間機構、市場組織也在探索如何更實效地幫助創業者,創新工場、車庫咖啡以及越來越多的創業孵化園區探索出了一些有效做法。在這種過程中,一個創業生態圈正悄然成型。(記者 周程程 實習生馮彪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