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雖然2014年我國外貿增速依然未能“達標”,但放在全球背景下,我國外貿表現不差,特別是在提質量、提效益、優結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積極進展。 今年,外貿發展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但可預計的是,2015年外貿增速將高於2014年,未來外貿發展仍將大有可為—— 1月13日,海關總署發佈的2014年外貿數據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全年2.3%的增速雖然與年初的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但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不容易。”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今年首場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説。 據統計,2014年前10個月,美國進出口增長3.3%,日本下降1.4%,前9個月歐盟進出口增長僅為1.1%。如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外貿增長為3.4%。“總體來看,當前我國外貿進出口的表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還是比較好的。”鄭躍聲説。 三大因素拉低外貿增速 從數據上看,201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呈現“前低後高,順差大增”的特徵,出口逐季回升,進口逐漸放緩,我國對外貿易正處於增速換擋和結構轉型的重要時期,進出口增速也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 鄭躍聲認為,除受2013年部分月份基數偏高、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去年外貿增速放緩還受到3大因素影響:一是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無法支撐我國外貿的高速增長;二是我國外貿進出口當的低成本優勢不斷削弱,發達國家對我國製造業的投資下降抑制了進出口;三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下滑,拉低了我國進口值的增長。 據悉,去年全球經濟並沒表現出迅速回暖的跡象,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分化明顯,美國經濟復蘇逐漸鞏固,歐洲復蘇乏力,日本已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主要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也進一步放緩。 勞動力、融資等經營成本的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的約束加大,使得我國傳統産業的競爭優勢在削弱。與此同時,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國製造業的投資降溫,我國比較成本優勢正在發生變化。 “去年前11個月,我國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而我國的外貿出口約有一半是外商投資企業創造。這對我國出口形成了中期制約。”鄭躍聲説。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拉低我國進口值增速3.3個百分點。據統計,去年5月份以來,美國商品調查局公佈的期貨價格指數從年度最高位504.5一路下跌到12月份的年度最低點437.7,跌幅高達13.2%。 “高順差”不是追求目標 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2014年我國貿易順差高達2.35萬億元,同比擴大了45.9%,這一數字相當於去年GDP的3.6%。 鄭躍聲認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直接拉低了進口值,是導致順差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可以減少外匯的支出,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一件好事。扣除價格因素,去年我國進口貨物的數量增長為2.8%,假設去年大宗商品價格不變,我國去年的貿易順差就將低於2萬億元。 長期以來,我國十分重視進出口穩定平衡發展問題。2014年11月,國務院專門出臺《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推進經濟結構優化,促進進出口和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 “從單純的數據規模來看,2014年我國貿易順差又製造了一個新的高點,但簡單的高順差並不是我國對外貿易所追求的目標,我們一直在關注對外貿易的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鄭躍聲説。 提質增效取得新進展 “儘管2014年我國外貿增長的增速僅有2.3%,但對外貿易在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結構優化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鄭躍聲説。 去年以來,我國外貿領域出現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比如:市場多元化取得積極進展,一般貿易比重繼續提升,貿易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貿易價格條件得到改善等。 據統計,2014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了0.7%,而進口價格總體下跌了3.3%,全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02.7。“這意味著去年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2.7%的進口商品,説明我國對外貿易的效益在上升。”鄭躍聲説。 總體上看,全球經濟復蘇疲軟、國內成本優勢削弱、製造業吸引外資下降等影響因素在2015年仍將存在,不過,一些積極因素與變化也在不斷出現。 國際方面,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復蘇態勢已較為穩固,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也增長平穩,增速將略高於發達經濟體。在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引導下,這些對於穩定我國的外貿出口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國內方面,我國經濟發展仍處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家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效應還將繼續顯現,改革的紅利也將不斷釋放,這些對推動外貿穩定增長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且作用還會逐步加強。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外貿易也進入了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為特徵的新常態。一個基本判斷是,2015年外貿增速將高於2014年。”鄭躍聲説。(記者 顧 陽)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