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條例》有利於博物館專業化、法制化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5 09:29 來源: 光明網
【字體: 打印本頁

    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博物館條例(草案)》。條例規範了博物館的設立、變更和終止程序,在設立條件、稅收優惠等方面,提出對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要求加強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保護和管理,禁止博物館獲得來源不明或不合法的藏品。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建設獲得了迅猛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已經達到了4065家,短短10年增長一倍還多。其中有2115個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免費開放範圍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大。而國家對博物館發展的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強,僅僅在2014年,中央財政就安排經費6.6億元,推動實施一批可移動文物修復項目和53個博物館藏品預防性保護項目;同時還完成8000余件(套)珍貴文物和2萬餘枚簡牘修復。

    儘管我國在博物館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老百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我國的博物館事業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尤其需要走專業化、法制化的道路。從這個角度出發,《博物館條例》的出臺,為規範博物館監督管理、加強行政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也有利於在博物館發展過程中營造規範有序的法治氛圍,促進我國博物館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

    應該説,這是借鑒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博物館管理的經驗,同時也是吸取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過程中各種教訓的結果。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作為目前中國最為有名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在2013年遭遇了“十重門”事件,陷入了巨大的輿論漩渦。在那個時候,就有人提出了我國博物館法制化建設的問題,如果當時有了法制化建設,故宮博物院也許就不會出現那麼多問題,陷入那麼不堪的被動境地。

    從《條例》的具體內容看得出來,國家對推動博物館建設是不遺餘力的。博物館向來有國有和民辦的區別,民辦博物館往往具有鮮明的收藏和展覽主題,因為獨具特色而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但是長期以來,民辦博物館由於在土地、稅收、設立條件等方面無法享有和國有博物館一樣的待遇,所以遭遇了發展上的困境,有些民辦博物館更是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而《條例》提出在設立條件、稅收優惠等方面對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這無疑是文化政策上的一項進步,值得肯定。

    既然是法律條例,那麼除了保護,自然也少不了約束性條款。條例強調禁止博物館獲得來源不明或不合法的藏品,這實際上應該是博物館收藏工作必須堅持的紅線。市場經濟,商品社會,文物收藏也隨之水漲船高,在巨大的現實利益驅動之下,一些不法分子開始鋌而走險,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和販賣文物。而這些人為了減少買賣文物的風險,就企圖通過博物館的渠道把文物洗白。所以説如果博物館沒能守住拒絕來源不明或不合法文物的底線,就會面臨成為非法盜掘文物的的棲息地和終點站的風險。如此一來,不但和設立博物館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而且客觀上也刺激了盜掘和販賣文物的非法行為。

    博物館既肩負著保存、收藏、研究、弘揚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産的責任,同時也承擔著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博物館的建設發展,體現了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程度,所以必須走專業化、法制化的道路,這無疑正是《條例》出臺的初衷。(天歌)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