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外交開啟傳遞“中國信心”之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1 16:29 來源: 中國廣播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被皚皚白雪覆蓋的瑞士小鎮達沃斯,仿佛寂靜的世外桃源,不過這幾天它正被火熱的激情燃燒。 

  在世界經濟形勢不明朗、中國開啟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年的背景下,李克強總理新年的第一次出訪,就是到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當地時間20日晚上、也就是北京時間今天早晨,李克強總理會見了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

  李克強説,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和升級,不僅為自身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也是對維護世界經濟、金融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重要貢獻。

  總理的隨行人員中,除了王毅、徐紹史、高虎城、周小川等多位高級官員,還有任正非、馬雲、林毅夫、李稻葵等多位工商界、學界精英。從隨行人員構成來看,這支重量級代表團匯集了不同領域的“巨無霸”,“中國陣容”備受矚目。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素有“世界經濟風向標”之稱。根據會議議程,本次年會至少設有3場以中國內容為主題的會議,分別是“中國前景展望”、“中國對外投資展望”和“中國經濟發展評析”。此次新年“經濟外交”,李克強總理和他的團隊,將進一步發出中國聲音,傳遞中國信心。而他們傳遞出的不只是中國好聲音,更是中國最強音。

  李克強總理的這次達沃斯之行,傳遞出哪些信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現在的達沃斯小鎮,用“一床難求”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據論壇方面發佈的消息,今年的年會吸引了近5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超過2500名政界、商界、學術界、媒體的小夥伴圍觀。美國代表團由國務卿克裏帶隊,這是自奧巴馬總統上任以來美國派出的最高級別官員參會。比利時代表團則派出了由菲利普國王和米歇爾首相組成的聯合戰隊。除此之外,還有德國、意大利、南非、烏克蘭、馬來西亞等國派出的22名國家元首和23名政府首腦,13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銀行行長金鏞等。世界經濟年會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盛況了。中國總理這一次將傳遞出哪些信息?

  陳鳳英:將給世界傳遞出中國信心和中國的強音。首先是中國經濟對於世界的正能量要發揮出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肯定要往中高發展,這是一個趨勢。他們關心中國在新常態下採取什麼措施,解決什麼問題,我們總理去了以後肯定要解讀一下。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領域在哪?全面創新,將走出什麼樣的路來?這是國際上最關心的。中國要讓世界放心,中國依然會給世界發揮正能量,同時自己實現經濟增長。

  經濟之聲:今年冬季達沃斯年會共設置5場有關中國的議題。其中格力董事長董明珠、SOHO總裁張欣將分別出席“中國作為海外投資者影響力”,以及“中國新增長”分論壇;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和銀聯董事長時文朝將出席“中國前景展望”論壇。經濟學家朱民、李稻葵、林毅夫等,也會參與就中國經濟問題的相關討論。除了宏觀經濟話題外,論壇還專門針對兩位中國知名企業家設置了兩場會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和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將在會議上分享他們的商業理念。中國仍然是本屆論壇熱點中的焦點。這反映出中國在當前世界經濟格局裏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陳鳳英:我認為依然是一個重要角色。首先中國經濟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增量貢獻,我們還有存量貢獻。第二,我們經常説我們製造商品、出口商品,但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消費商品,需求已經在拉動經濟增長,第三産業已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三個方面,原來我們的引資對世界影響很大,而未來我們的對外投資,將對世界做出非常大的貢獻。第四點,我們原來可能是搭世界和全球化的便車,而現在我們希望或者歡迎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搭我們的便車。這些變化都將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新的貢獻。

  經濟之聲:不過,説到中國信心,局勢也未必全然樂觀。比如普華永道昨天在達沃斯發佈的2015全球1300名CEO信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家比去年悲觀,只有36%的中國CEO對於未來12個月的公司銷售增長非常有信心,遠低於去年的48%,甚至比全球的信心指數還低3%。與此同時,中國也不再是全球CEO們的“小甜心”,因為美國在過去5年以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CEO的投資首選。要想喚起世界對中國的更多信心,下一步該怎麼做?

  陳鳳英:首先大家一定要看到中國的希望和中國的轉型。轉型的鎮痛期肯定是一個相對痛苦的時期,而美國是長期低迷後的復蘇期。但是要看到,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改革和開放,就向世界經濟發出的非常有力的聲音。也就是我們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競爭市場,我們歡迎大家來。2015年的改革開放將是深水區的改革開放,金融、財政、市場都包括在內,法制經濟未來可能會為中國創造非常好的條件。

  與此同時還必須看到,我們中國的市場也還是很大的。因為我們的消費者和中産階層的崛起,未來的消費能力會非常大。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