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于預期!一季度經濟數據或不會全面下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8 09:59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截至27日,我國已有23個省(區、市)公佈了2014年地方生産總值(GDP)數據,儘管除西藏外均未完成年初預設目標,但是有13個省全年GDP同比增速快於前三季度。有專家認為,結合當前部分先行指標觀察,在去年下半年穩增長政策加碼的大背景下,2015年年初我國經濟增長可能不會像此前一些機構預測的那樣全面下滑,市場一直期盼的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可能因此延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目前多數省份尚未公佈地方財政預算報告,但加大財政支出確保穩增長已成基本趨勢。 

  走 勢  多省經濟年末回暖

  儘管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看,去年四個季度的GDP累計同比增長率為7.4%,三季度、四季度單季增長率甚至只有7.3%。但是從已經公佈的地方情況看,卻有重慶、貴州、西藏、新疆、陜西、湖北、湖南、安徽、廣西、廣東、寧夏、浙江、河北共計13個省(區、市)在去年末出現了經濟增長回暖,天津、江西、山東、四川、北京、上海6個省(區、市)去年經濟增長情況與前三季度持平。

  浙江是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該省去年一季度經濟增長7%,上半年增長7.2%,前三季度增長7.4%,全年增長7.6%,GDP增速明顯呈現逐季回升態勢,GDP總量更是達到40153萬億元,成為全國第4個過4萬億元大關的省份。浙江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王維安表示,浙江省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省委省政府去産能過剩、治理環境等建設讓浙江的GDP低於以往,浙江經濟先於全國調整,增速自然先下降。所以2014年浙江經濟前兩個季度的增長水平低於全國,後來慢慢回暖。但是現在及未來不能單純以GDP來考核浙江的經濟發展,也應該看到其內在肌理的變化。接下來,浙江將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

  另一個例子是河北。受産能過剩和大氣治理拖累,該省2014年一季度GDP增長率僅為4.2%,全國31個省(區、市)排名倒數第二,距離8%的年初預設增長目標還有近一半。但是隨著搭上京津冀一體化的快車,經濟增長也是逐季加快,上半年達到5.8%,前三季度增長6.2%,全年6.5%。該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創區域合作新局面作為2014年政府六個方面工作之一予以著重表述。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表示,河北將搶抓機遇、主動融入、全面對接,努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加速河北崛起。

  對於多省經濟去年末出現的回暖,國泰君安證券董事總經理任澤平認為,還可能跟政府托底加碼有關。他表示,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基建項目審批和貸款投放明顯加快,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前 景  新增長點正在顯現

  年初,市場對今年經濟增長一度比較悲觀,尤其認為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可能全面下滑。但是從地方發展情況並結合1月的一些先行指數來看,開年的形勢似乎好於人們此前的預期。近日公佈的1月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為49.8,高於此前市場預期的49.5,也高於去年12月的終值49.6。中金公司點評稱,匯豐PMI在2015年開局之月顯示出趨穩的跡象。

  任澤平介紹説,1月其它高頻數據有喜有憂,與匯豐PMI初值走勢基本相符。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速為7.1%,全年經濟平著走。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三駕馬車可能“一升一穩一降”。雖然出口略有回升,消費保持平穩,但投資增速回落仍將拉低經濟增長,2015年GDP同比增速將略低於2014年,初步預計在7.2%左右。

  為何市場此前預期偏于悲觀,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解釋説,現在大家在分析短期宏觀經濟形勢的時候,往往只關注需求不關注供給,這也是宏觀經濟學分析裏面的傳統或者説是常用方法。但是,在短期宏觀經濟分析裏面,如果考慮到供給的話,中國2015年的經濟形勢可能不會像想象的那麼悲觀。因為2015年雖然需求可能會萎縮,但是供給一邊面臨兩個良性因素: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開啟了多項改革,改革措施帶來的紅利會在2015年慢慢地發揮功效;二是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這個對中國企業來説是利好消息,據我們的宏觀經濟研究團隊測算,發現油價下跌40%的話,會使總的生産成本降低1個百分點。”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此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深層次調整期。這一調整的關鍵點就是舊的增長點逐步淡出,而新的增長點正在逐步營造出來。調整期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各種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涌現,而這些新增長點並不能像過去那樣在統計數字上得到充分反映。比如各種服務業及新的業態是很難納入統計範疇、進行全口徑計算的;新型業態包括電商正在衝擊種種傳統業務模式。這種新舊交替會産生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觀察者往往出現瞎子摸象的困境,傳統行業的沒落會帶來過分悲觀的預測。

  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的講話更是給中國經濟指明新的增長方向。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表示,總理給出了兩條最重要的線索:改造傳統引擎,打造創新引擎。改造傳統引擎的重點是擴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還有很大空間。至於打造創新引擎,翻看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的演講,幾乎每次必提放鬆管制。而放鬆管制就是為創業鬆綁,激活中小企業和私人部門的增長引擎,以替代房地産和傳統製造業留下的空缺。

  對 策  加大財政支出確保穩增長

  當然,即使部分地區經濟形勢好于預期,也不能否認2015年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從正在密集召開的省級兩會來看,各省(區、市)普遍下調了今年的GDP增長目標。下調原因正如北京政府工作報告所言,在今年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壓力並不小,要為疏解和調整預留一定空間。“2014年GDP增速創下24年新低,經濟下行壓力仍不減。綜合看,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嚴峻,結構問題並未實質改善,金融系統風險突出,大力推動改革是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之策。”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研究部研究員金愛偉説。

  在此背景下,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從中央到地方一開年就緊抓穩增長,各級財政支出普遍擴大。儘管目前多數省份尚未公佈地方財政預算報告,但從《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地方加大財政支出確保穩增長已成基本趨勢。2015年,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複雜、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多省一方面繼續推進結構性減稅,一方面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2015年,財政赤字有所提高,財政支出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以北京市為例,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4310億元,同口徑增長7%以上。按新口徑,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4513.5億元,增長12.1%。而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31.4億元,增長14.9%。支出增幅遠高於收入增幅。“財政支出受到財力的約束,支出相對缺乏事實上將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稱,“在經濟下行的時候,作為逆週期的財政政策應該更積極,要加大支出來創造需求以穩定經濟增長。”

  財政政策發力的同時,貨幣政策也有所動作。在連續十四次“缺席”公開市場操作之後,央行22日進行了5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對於前期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也進行了加量續作。但是開年以來市場一直預期的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存貸款利率卻遲遲不見動作。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此表示,從“穩增長”的角度看,宏觀政策在保持續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採取一定程度與某種形式的寬鬆手段是可能的,但從本屆政府執政以來的思路看,以前那種“大水漫灌”式的手法應該不會用了,而更多會採取定向調控方式,既控制調控的總量,又提高調控的精準性。近日,央行續作約2800億元到期MLF,主要“一對一”面向中信、浦發等股份制銀行。預計央行將延續定向調控的思路,通過運用各種組合工具來拿捏好“合理充裕”的尺度,不斷加強流動性管理。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