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利弊不能簡單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9 08:1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油價的暴漲或暴跌都是一把“雙刃劍”,對當下中國經濟有利亦有弊。辯證看待油價暴跌對經濟影響的雙重性,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堅持結構調整方向不動搖,防止因價格暫時下跌對節能減排鬆勁,毫不動搖地推進能源消費和供給革命。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油價暴跌利弊不能簡單看。

    隨著全年最冷時節的到來,國際油價也降至了新的“冰點”,已從每桶過百美元一路下挫至50美元以下。不少觀點認為,中國正在成為油價暴跌的最大贏家。

    但事實並非那麼簡單。油價的暴漲或暴跌都是一把“雙刃劍”,對當下中國經濟有利亦有弊。那種因油價持續下跌而竊喜、好像白撿到什麼“便宜”的心態要不得。

    一方面,油價大幅下跌,的確可以讓中國經濟受益頗多。從消費國的角度看,作為一個原油對外依存度近60%的國家,國際油價“跳水”,會顯著降低我國的進口成本。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共進口原油3億多噸,同比增加9%。以日均進口原油600萬桶計算,每桶少10美元,就相當於每天減少6000萬美元的支出。從行業觀察,物流運輸、航空化工等部分“喝油”大戶,都會因原材料價格降低而獲利,老百姓的“錢袋子”也會由於吃穿用玩成本降低而顯得更鼓了。前幾天,我國成品油價格迎來新定價機制後的“十三連跌”,光是私家車主們,每月就能省下不少油錢。

    另一方面,油價持續向下,並不完全是好事,一些所謂的“便宜”也非唾手可得。首先,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過程往往是原材料去庫存化的過程。去庫存化期間,相關企業利潤很難增加,財政也因進口關稅減少難以得到好處。從2014年“三桶油”的三季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只有原油價格真正見底,企業進入補庫存階段,油價暴跌帶來成本降低的利好才能真正顯現。二是受“買漲不買跌”市場預期的影響和“抄底抄在半山腰上”的擔憂,相關供應鏈的觀望情緒會增加,“現金為王”的理念會盛行。而觀望會帶來銷售不暢,銷售不暢又會引發價格戰。正是因為如此,眼下不僅石油等原材料價格在跌,工業品出廠價也在跌,甚至有些行業出廠價跌得比原料還狠。三是直接導致國內原油價格及下游産品價格聯動走低,對國內CPI和PPI指數走勢産生較強的助跌作用,進一步增加了我國通縮壓力。更重要的是,如果應對不當,油價持續下跌還會對産業結構調整起到遲滯作用,一些本該淘汰的高耗能企業會因油價等成本降低而“茍延殘喘”、喪失轉型動力,同時對電動汽車、太陽能等新能源關聯産業産生擠出效應,研發的積極性也會受挫。

    辯證看待油價暴跌對經濟影響的雙重性,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堅持結構調整方向不動搖,防止因價格暫時下跌對節能減排鬆勁。油價漲漲跌跌是市場的一般規律使然,不可能一直跌不停。尤其對我國而言,石油仍屬重要的戰略資源,即使未來經濟增長轉為中高速,我國仍會是世界上石油的主要進口國。在低潮的時候布未來的局,研發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增強戰略石油儲備,加快海外石油資産收購和合作開發,推進能源消費和供給革命,看似不智,實則為謀長遠發展的關鍵之棋。如果因為大宗商品短期低價而減少對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産業發展的支持,待到將來油價彈回高位,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會陷入被動。這個邏輯值得各地方、各部門和相關行業企業好好琢磨一番。(馬志剛)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