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已經到來。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 在國務院會議公報中,“眾創空間”這個概念屬首次提及。按照會議精神,“眾創空間”是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在具體形態上類似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是有創業意願的年輕人集聚的地方。這類“空間”往往是由企業按照市場規律運營,不過與一般工業企業生産産品不同的是,其目標是孵化出更多小微企業。 在北京中關村創業一條街,有很多創業咖啡館,周圍高校的很多年輕大學生經常聚在那裏,學習創業的基本流程,交流創業想法,與風險投資人溝通。這些創業空間名義上是咖啡館,實質上是自發形成的草根創業課堂,為充滿憧憬和夢想的創業者們搭建了交流平臺。有的創業空間還與工商部門合作,為創業企業提供一攬子註冊、登記服務。 眾創空間興起順應了移動互聯時代、創業門檻大大降低的大趨勢,為年輕的80後、90後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機會。有知名財經作家驚呼,第五次創業浪潮來襲。按照其歸納,第一次是1978年的改革開放,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帶來鄉村製造業的復蘇;第二次是1984年的城市體制改革,創業中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第三次是1992年的知識分子和公務員下海創業熱潮,製造業由短缺到過剩,品牌和營銷革命爆發;第四次則是始於1998年、1999年的互聯網革命。 從宏觀環境看,現在經濟正處於舊的增長方式向新模式、新業態轉換的階段,傳統工業嚴重産能過剩,正處於艱難調整階段,而隨著新經濟萌芽,創新創業浪潮起來後有望成為新的“發動機”。為了讓“發動機”動力更足,在國務院層面除了為之“搖旗吶喊”外,這次更是在政策層面“加油充電”:一是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二是為創業企業工商註冊提供便利,降低創業成本;三是發揮財政、金融政策杠桿作用,在資金上為創業企業 “輸血”;四是培育創業創新生態環境。這些導向性的政策出臺將大大激發草根創業者潛在的創業熱情,讓新經濟領域的創業之路更平坦。 不過,現在的創業、創新還處於質變之前的量變階段,屬於在管制較少、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小創業”、“小創新”,有的僅僅是個創意,還不具備燎原之勢。未來這些創業創新,如果能與更大更廣層面體制改革、打破壟斷壁壘以及國家創新結合起來,上下聯動,經濟增長潛力將得到極大釋放,經濟新常態將行穩致遠。(新華社經濟分析師 郭洪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