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企業境外融資有了新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3 07:3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境外融資與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實施細則》12日在上海發佈。依據這一新政,自貿區企業及金融機構不論性質、大小,均可平等地向境外融資本幣和外幣,企業資本項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基本實現。 

  讓更多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

  2014年5月,人民銀行花了一年時間建立的自由貿易賬戶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強大的事中事後管理體系建立,簡政放權和風險管理有機結合。從此,自貿區金改進入了2.0版的時代。

  目前,上海自貿區已開放人民幣境外借款,共有13家中外資銀行接入自由貿易賬戶系統,開立自由貿易賬戶一萬多個;區內企業人民幣境外借款累計發生120筆、金額197億元,利率僅為4.2%,顯著低於境內融資利率,大幅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此前,自貿區企業向境外融資有一系列條件和限制,《細則》在原基礎上大幅放寬限制,其核心是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自主開展境外融資活動,自主計算境外融資的規模,自主權衡境外融資的結構,擴大了經濟主體從境外融資的規模與渠道。同時,《細則》建立了以資本約束機制為基礎的本外幣一體化、統一的境外融資規則,高度便利了企業和金融機構正常的金融活動。依託自由貿易賬戶管理系統,通過風險轉換因子等宏觀審慎管理手段,實現了簡政放權和風險管理的有機結合。

  這一套細則,被稱為自貿區金改的3.0版本,最實質目標是讓更多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活力。

  將本應屬於企業自主決定的權利歸還給企業

  《細則》主要有五個創新之處:

  擴大了境外融資的規模和渠道,企業和各類金融機構可以自主從境外融入資金。整體上,《細則》上調了經濟主體從境外融資的杠桿率。企業的融資規模從原來資本的一倍擴大到二倍。在新的政策框架下,銀行可以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非銀行金融機構如證券公司等,也能從境外融入資金。

  運用風險轉換因子等新的管理方式優化境外融資結構。這種新的管理方式,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中長期,以及用於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不鼓勵短期融資。

  改革事前審批為事中事後監管。取消了境外融資的前置審批,擴大了經濟主體的自主權。借債主體可按照自身資本規模的大小、在核定的規模內,綜合考慮期限、幣種、融資類別等因素,自主決策以何種方式開展境外融資,融資多長期限,融什麼幣種的資金等,將這些本應屬於企業自主決定的權利歸還給企業。

  建立了宏觀審慎的境外融資風險管理新模式。人民銀行可根據試驗區跨境及跨區資金流動、區內及境內信貸供求情況,對境外融資杠桿率、風險轉換因子、宏觀審慎政策參數等進行調整,必要時還可採取總體規模調控等應急管制措施。

  在上海率先建立了資本賬戶可兌換的路徑和管理方式。在路徑上,全面放開本外幣境外融資。在管理方式上,人民銀行依託自由貿易賬戶管理系統,採用風險轉換因子等現代管理手段,對風險進行24小時逐筆實時監測,確保金融安全。

責任編輯: 劉紅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