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過春節,共塑新風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7 07:3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春節的返璞歸真,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窗口。處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作風建設走向深入的時間節點,羊年春節的風氣走向,不僅是檢驗改作風成效的現實依據,也將成為新的一年社會風氣的重要風向標。

    將視線轉向現實生活,不難發現風氣之變的脈動。“發高燒”的賀卡年曆早已不見蹤影,許多黨政機關的表彰會、聯誼會等活動精簡了;曾經過度追求舞美效果的春晚,今年從綵排階段便主打創意牌,力戒“熒屏上的浪費”;各類商家走起價格親民的簡約路線,許多一度被炒到天價的商品,如今回歸到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價位;像豪華年夜飯、高檔節禮之類的“高奢品”,不僅離幹部越來越遠,也正在淡出社會的視線。

    表象的變化,源自觀念層面的更新。過去一味追求“無醉不成歡”,而今格瓦斯和涼茶同樣喝出了團聚氣氛,過健康年的理念受到追捧;過去不少人以鋪張浪費體現“年年有餘”,而今勤儉樸素、理性務實成為節日消費主流;過去熱衷“爆竹聲中辭舊歲”,而今小區居民自覺不放爆竹的越來越多,清新過年、綠色過年成為許多人的自覺選擇;過去社會上流行“以禮品定人品”,而今提著大包小包往領導家裏跑的人越來越少,擯棄“意思意思”,卸下“人情包袱”,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當年俗遠離了庸俗,年味告別了腐味,受益的是大家。老百姓打消了好面子、講排場的顧慮,收穫的是文化的熨帖和內心的安寧;黨員幹部卸掉了迎來送往的重負,收穫的是心靈的凈化和家庭的溫馨。春節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拂去社會心理中愛慕虛榮、崇尚浮華的泡沫,清掃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的陰霾,春節的返璞歸真,讓行進中的現代中國有了更為穩重厚實的心靈港灣。

    社風民風的改變,原動力在於黨風政風的凈化。也要看到,無論是元旦期間一些幹部接受吃請,還是不久前查處的72名幹部涉案的樂昌“紅包腐敗”窩案,都説明“四風”問題還未絕跡,不少人仍懷揣享受一下、“表示”一下的僥倖心理。大擺宴席、參賭涉賭等老問題,利用互聯網平臺搞“禮尚往來”、借改善福利之名違規發放津貼等新情況,都可能趁春節之際悄然發生。元旦之前,中辦國辦和中央紀委分別下發通知、嚴肅紀律,為力戒“節日腐敗”打下預防針、布設防護網。群眾的監督是敏銳的,執紀監督也將越來越嚴,黨員幹部只有繃緊廉潔這根弦、守住規矩底線,才能嚴防“四風”反彈,讓好風氣不斷鞏固和拓展。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清風正氣離不開廉明高潔的價值觀內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要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在思想觀念層面,公廉勤清同庸懶散奢的較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積微成著。把每一天都當做年關那樣去過“廉關”,一步步贏得靈魂深處“天人交戰”的勝利,以規矩意識、法治信仰和廉潔觀念為底色的價值理念才能從內心中生長起來,清風峻節、崇清尚簡的社會風尚也才能穩立不敗之地。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沒有好的道德觀念和社會風氣,即使現代化建設起來了也不好,富起來了也不好。”清新過春節是一個良好開端。以春節為新起點,不斷將健康向上的文化風尚和價值追求擴散到日常工作與生活之中,提振精神、喚起自信,我們就能激發深厚的精神動能,為當代中國的文明進步標注新高度。(李斌)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