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改革“邁開腿”“挑大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26 08:4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財政改革的每一步,無不牽動著大眾關切的目光,更與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居民消費、企業生産密切相關。羊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打出財政改革的“當頭炮”,足以説明這一改革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中的關鍵作用和重要地位——

    “過段時間想和家人去海南旅遊。3月20日起,那裏的不少商品能享受免稅優惠,旅遊的時候順便購買化粧品、奶粉等,比較划算。”瀋陽中學教師馬露這樣規劃著。

    “聽説購買拖拉機能領取農機補貼。我剛承包了幾十畝地種藥材,正缺錢,如果能省錢購置機具那就太好了!”河南農戶李冀中這樣盤算著。

    ……

    普通百姓質樸的期盼,透露出財政改革和群眾生活實實在在的密切聯絡。財政改革的每一步,都會牽動著眾人關注的目光,更與經濟發展、居民消費、企業生産緊密相連。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節點,2015年的財政改革如何發力,意義深遠。

    從財政改革自身脈絡來看,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2014年出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案》,繪製出改革路線圖;按照國家總體部署,2016年將基本完成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毫無疑問,2015年,將是財政改革鏈條上“邁開腿”與“挑大梁”並舉的一年。從經濟社會發展來看,2015年既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

    正是因為2015年財政改革的“肩負重任”,2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等舉措。這是羊年財政改革發力的“當頭炮”,可以預期的是,財政改革還將打出“連環炮”,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中發揮更加積極、更為重要的作用。

    守好穩增長錢袋子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通過財政貼息或其他市場化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這種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做法,已屢見不鮮。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為例,今年首次被多省寫入預算報告。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已是順理成章之事。8萬億元、10.4萬億元、11.7萬億元、12.9萬億元、14萬億元,從2010年至2014年的全國財政收入看,雖然財政收入規模逐步增長,但增速下滑明顯。剛剛過去的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8.6%的增速,創下自1991年以來23年新低。與此同時,剛性支出卻不斷增加。因此,實現經濟的穩增長,必須管好、用好“錢袋子”。

    那麼,社會資本參與作用到底有多大?以國內首個PPP項目——北京地鐵4號線為例,作為該項目建設的親歷者,大岳諮詢總經理金永祥介紹説,北京地鐵4號線大約總投資150億元,票價、廣告等收入大概可以收回50億元,資金缺口為100億元,因而急需社會資本“助力”。京港地鐵公司就是引進來的社會資本,負責包括車輛及通信等約46億元的投資。

    喚醒沉睡的財政資金,也是發揮“錢袋子”穩增長作用的重要一招。根據央行資産負債表,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國政府存款仍有3.13萬億元。在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凸現形勢下,一邊是發行上萬億國債,一邊是國庫資金不斷累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迫在眉睫。

    如果説“開源”與“盤活存量”更多注重眼前資金使用,那麼,始於2015年的另一項改革,將著眼財政的長遠打算,即3年滾動預算。

    “2015年編制2015年、2016年、2017年3年預算。到2016年,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收支調整,編制2016年、2017年、2018年預算。以此類推,進行滾動預算編制。”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向《經濟日報》記者解釋説。3年滾動預算,就是將財政開支與國家發展規劃“綁定”,將未來幾年要辦的“大事”和需要花的錢列出計劃,不僅能解決政府年度預算決策的短期化問題,還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針對性,提高其使用效益。

    當好調結構助推器

    2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送出最實惠的大禮包,莫過於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及以內的小微企業,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類似的稅收優惠,將明顯為小企業減負,成為其增強發展後勁的強大動力。

    “我事先做了不少功課,稅收因素的確是我創辦公司考慮的重要內容。”2013年,施瑩瑩創立上海市滔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從事小區物業管理,稅收優惠讓她的企業有了發展優勢。“每招收一個再就業員工,公司每年可減免稅4800元。如果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萬元,還可以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僅2014年一年,施瑩瑩的公司就享受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減免70余萬元。2015年,她打算擴大經營,計劃再招100人。

    新政策下,2015年將有更多的企業享受到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通過政策的導向激勵,小微企業吸納就業、鼓勵創業創新、破解轉型難題的重要作用得到很好發揮”。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胡怡建認為。

    如果説對小微企業的定向激勵體現了財政政策的精準調控優勢,那麼,推動三産協調發展的營改增,則能夠體現財政調控的全局性。

    2014年,大連東軟軟體園憑藉服務外包業軟體産品和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軟體産品,收穫了9.2億元。競爭力從何而來?大連高新園區國稅局局長孔慶國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技術創新是高回報、高風險的工程,國家的減免稅優惠政策給産業結構升級和創新注入了動力。”比如,2013年開始實施的營改增,使得企業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均享受免徵增值稅。

    稅務機關對89戶軟體企業調查發現,2011年至2013年,共為軟體企業減免稅4.7億元,佔這3年技術研發費用投入的27%,極大降低了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

    也正是營改增的這“一把火”,促進了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等第三産業的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8.2%,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進入2015年,“營改增”試點將逐步擴大至建築業、房地産業等領域,基本實現全覆蓋。

    做好惠民生加油站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從2015年春季學期起,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由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幫助更多困難孩子完成學業,為國家培養更多有一技之長的建設者。

    這只是2015年財政改革眾多“雪中送炭”的具體措施之一。比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異地就學問題、完善醫保關係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等。對惠民生來説,改善薄弱環節,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是財政工作重點。

    與此同時,財政為惠民生“加油”,不止于“修修補補”民生領域的薄弱環節,還在於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進而拉動經濟增長。舉例來説,2014年我國民用汽車擁有量不足1.4億輛,擁有率遠低於30%這一全世界平均水平,而發達國家擁有率則逾80%。如果群眾增加購車需求,則會帶動相關的汽車製造業、維修業、運輸業等發展。這也是近幾年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目的所在。

    只有如此,惠民生才能與穩增長齊頭並進。數據顯示,1981年至2013年,我國投資率從32.5%提高到47.8%,同期居民消費率從52.5%下降到36.2%。這樣的投資與消費結構,造成了我國如今需求不足、增長乏力的局面。惠民生不僅要解決當前的薄弱環節,還要著眼長遠,通過拉動消費讓惠民生與穩增長協同發展。

    “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與收入增長應形成良性循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解釋説,以消費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可保證新增GDP能投入到居民消費部門。總之,通過財稅杠桿,配合價格杠桿,讓老百姓“有錢花”、“舍得花”,就能在拉動消費的同時促進就業、推動經濟平穩增長。(崔文苑)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