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創新近40次 成兩會"最強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8 16:2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時,“創新”成為今年中國兩會期間的一大熱詞。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5年中國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大”,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

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及近40次。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專家委員們更是將創新視為提振經濟的有效手段。談及中國經濟如何應對挑戰,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説“創新,一定要創新”;為製造業衝出“兩頭擠壓”重圍支招時,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強調,創新是源動力。

  創新成為兩會“最強音”的背後,是中國努力多年仍未成創新大國的尷尬現狀。究竟是什麼堵塞了創新之路?

  “中國創新的最大阻礙就是行政審批制度。”厲以寧直言,必須加大力氣解決審批多、審批難這一“痼疾”。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長劉忠軍深有感觸。他的團隊研究3D打印骨頭起步比國外早,但技術“落地”的無限期審批等待,卻讓德國、韓國的類似産品搶了上市先機。

  全國政協委員、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呼籲,要切實簡化行政審批事項程序,讓人們有積極性參與創新。

  此外,在厲以寧看來,利益集團的掣肘,高端人才的缺乏,也使創新難以落到實處。

  在此情況下,要推動創新,必須從政府自身改革做起。

  官方已經認識到這一點。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

  在多位全國政協委員看來,除審批制度外,需要改變的還有政府促進創新的方式。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落實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對中小微企業,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關鍵問題是‘怎麼送’。”國務院參事錢穎一表示,創新有風險,力量相對薄弱的小微企業創新要冒的風險更大,銀行“惜貸”實屬情理之中。在此情況下,政府推動創新不能簡單地給貸款、給優惠政策,要多讓市場想辦法。

  “過去不相信市場,一定要政府出手支持,其實效果並不好”,錢穎一坦言,這方面中國“教訓很多”,比如光伏産業。

  在錢穎一看來,市場可以創造出很多辦法。以金融創新為例,風生水起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市場的産物。“要有寬容的心態,尊重市場的決定性力量”。

  “創新不應由政府來主導,而應由政府來帶動和刺激。”在李彥宏看來,政府要做的不是組織科學家去開展“攻關”,而應該搭好創新的“基礎設施”,比如設立國家層面的“中國大腦”,然後向社會各個層面開放,“大家想玩的都能來玩”。(記者 李曉喻)

責任編輯: 周楠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