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正在召開之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地方代表團,聽取各地方代表團坦言目前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並給出了意見,為未來發展指出方向。 總理表示,國家將進一步研究對包括四川在內的西部地區實施差別化的支持政策。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結合區位優勢發展是更為適合地方自身的發展方式。並且國家出臺的重大戰略後續必然會有相關項目以及財政等利好政策相配套,與之相關的地方能夠享受到政策傾斜,以促使地方經濟在産業結構上得到優化,形成長遠發展。 積極為地方所遇難題支招 總理參加地方代表團審議時,對地方所提出的目前發展中的問題,給予了意見。 例如,3月6日上午,在參與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全國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長楊宜新提出探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遇到了難題,“農民對土地流轉目前仍有顧慮,擔心戶口進城之後權益會受到影響。土地流轉後形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權責也不完整,難以大規模發展。” 對於這一問題,總理給出的辦法是,“在‘適度規模經營’前面加上4個字:‘多種形式’。”李克強説,“規模經營不一定都是土地流轉,也可以是合作社、股份制等形式。” 3月7日下午,總理出現在河北代表團中,對河北省尤為關注的産能過剩問題,總理表示,“過剩産能並不等同落後産能。凡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落後産能,該淘汰就要堅決淘汰。但是河北目前的産能多數屬於富餘而優質的産能。” “這種情況下怎麼辦?一方面,可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國外輸出。”總理在會上講起與哈薩克斯坦總統達成優質産能合作的故事,給了河北代表團不少啟發。 “你們(河北)的産能走出去對雙方都有利啊!不僅帶動了對方的工業化、增加了就業,反過來也能帶動我們自己的産業升級。”李克強説。 結合區位優勢謀發展 除為地方解決遇到的難題外,在對地方未來發展的建議上,總理也多考慮地方區位優勢,並結合國家重點戰略,為地方指明發展方向。 3月7日,李克強總理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江蘇要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起引領作用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産業有序向中西部轉移,實現與中西部共同發展,促進國家平衡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 此外,對於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的山東,李克強指出,要抓住我國經濟梯度推進、轉型升級的機遇,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實現經濟“雙中高”發展,在環渤海地區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而河北而言,李克強總理則將眼光著眼于京津冀與環渤海地區的發展上。他表示,要有序承接京津産業轉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逐步修復宜居宜業、可持續的生態環境,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成為環渤海地區發展重要助推器。要在推進國際産能合作中樹立新樣板。推動優勢富餘産能和重大裝備走出去,到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倒逼産品質量提升,帶動國內産業升級。 對於四川,總理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四川在西部大開發中起到領頭羊作用。”李克強還表示,國家需要進一步研究對包括四川在內的西部地區實施差別化的支持政策。 總理指出,靠政策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靠改革開放,打破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釋放潛力。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走在內陸開放的前列,積極簡政放權,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改革開放帶動穩增長調結構,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周程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