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誠反思中推進依法治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3 11:15 來源: 第一財經
【字體: 打印本頁

    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12日在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了最高法的工作報告。周強的這個報告,迅速被媒體廣泛傳播。

    媒體關注最高院院長在大會上的工作發言,當然是順理成章之事。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於,周強的某些表態,的確也讓人産生了共鳴。比如,他對呼格案等錯案十分痛心、深感自責等話語,很能觸動人心。類似的反思之語並不少見,這個報告也因此被輿論點讚。

    近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及的“四個全面”,其中之一便是“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已是執政黨確定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之一,業已成為整個社會的基本共識。

    其實,“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已有些年頭。從1997年這一方略正式面世,到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高舉法治大旗,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課題,已有10多年時間。在這些年裏,世人看到了曲折的法治進步歷程。比如,法律精神漸入人心、法治理念日益完善、法律體系更為嚴密、法治實踐突破甚多。諸多成績,的確是可圈可點。

    但是也要看到,中國的法治進步之路並非一條直線,這其中有曲折、有徘徊。尤其是周永康掌管政法系統期間,司法領域還出現了一些黑暗的現象。諸如權大於法、“打黑變成黑打”等現象和問題,深深地阻礙著中國法治的進步進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當今天整個社會宣告法治應成為一種信仰之時,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對過去若干年裏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反思不是刻意去掀開傷疤,而是要痛定思痛,避免同樣的問題再犯。

    周強院長提及的呼格案,是典型例子。為了所謂的破案率而粗糙辦案、野蠻辦案,乃至草菅人命的“法治”,豈有半點法律精神可言?一個高舉法律大旗的社會,其擔負維護公義之責的司法系統中,卻屢見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等非人道、非正義的醜惡行為。這樣的問題不深刻檢討,中國的法治進程就難上新的臺階。

    從反思的角度展開,需要解剖刀更深入地刮骨的,不是一兩處地方。法治政府、法治經濟、法治社會的建設中,都有不少值得反省之處。

    比如,權大還是法大的問題不解決,依法行政恐怕會流於空談。這次“兩會”上立法法的修訂受到歡迎,以及稅收法定原則再次得到重視,都證明了民心所向。民眾不希望再看到權大於法等荒唐現象一再出現。

    在經濟領域問題同樣凸顯。誰都知道,市場經濟需要法治護航。缺少了法治保障,市場經濟會變形、會扭曲,企業家精神會被抑制,商人的財産權利就會受到傷害,創業、創新的激情會被磨滅。長期如此,中國經濟會失去其重要的推動力。

    本屆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反腐,且成績卓著。但也要承認,一些官商腐敗共同體仍逍遙法外,打“老虎”的使命還任重道遠。權貴資本與權力經濟的肆虐猶在。這是推進法治經濟建設所必須清醒看到的。

    在社會領域,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的解決,同樣需要法治思維,張揚法律精神。前幾年在拆遷問題上,曾出過很多的案子。歸根結底,許多事情沒有依法而行,它直接激發了社會矛盾,甚至導致悲劇發生。

    全面依法治國,一個起碼的要求,是法律要成為國人的一種信念,乃至信仰。在如今這個時代,在理論層面,這或許不是問題,但實踐中能否真正踐行是另一回事。過去執法中存在很多短板,便是例證。

    回到周強的這個報告來看,其發言贏得了社會的共鳴,這是好事。首席大法官在報告中的一些反思,也能給人以啟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有很多事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誠反思。如此,以法治精神推進國家治理,以全面依法治國推動社會進步,才會更有堅實的基礎。(汪曉波)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