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境外國有資産多加一把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8 15:15 來源: 第一財經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17日發佈的一則公告顯示,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將通過採購第三方服務方式檢查央企境外“家底”。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對媒體説,中央企業越來越大的境外投資基本上沒有進行審計,存在大量空白點。截至2013年底,110多家中央企業資産總額達到35萬億元,其中境外資産總額超過4.3萬億元。

    如董大勝之言確鑿,這就意味著4萬多億的境外資産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2011年,國資委曾公佈兩個規章對境外資産加強監督,不過,這些規章收效如何,急需審計監督檢查。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審計隊伍要“當好國家利益的捍衛者、公共資金的守護者、權力運行的‘緊箍咒’和反腐敗的利劍”。

    反過來説,國有資産、公共資金長期缺乏審計,很可能存在一些問題,甚至不排除腐敗問題。近年,國內每次掀起審計風暴,都暴露一些國有企業管理的漏洞,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經濟決策不合規、財務管理不規範、違規發放薪酬福利、超標準購置公車、違規炒股理財等。

    儘管不必對境外資産的運轉做“有罪推定”,但是公眾還是會有合理懷疑,尤其是中央也反復強調: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風起雲涌,不少央企以及地方國企先後到海外投資。走出去大方向固然不錯,但是也不能忽視一些國企在海外的項目頻頻擱淺、失敗等問題,這裡面既有海外商業環境等問題,也有一些是企業管理的問題。

    比如中國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違規和盲目進行投機性石油衍生品貿易,最後造成國有資産損失巨大。儘管從個案而言,當時有審計也未必能完全避免問題的發生,但是強化對中國海外項目的監督、給國有資産多加一把鎖非常有必要。正因如此,我們要為國資委開啟對境外資産的檢查點讚。

    一方面,對境外資産的審計和檢查最好儘早全面鋪開、不留死角盲區。只有先摸一次家底,對中國境外資産運作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才能給出一本明白賬。這既包括央企走出去的海外資産,也包括地方國企走出去的海外項目。審計和檢查的結論不僅彙報給國資監管部門,最好也能向全國和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彙報,聽取權力機關的審議和監督意見,甚至還可以引入社會監督。

    另一方面,對境外資産的審計和檢查宜常態化、制度化,避免一陣風。海外項目的審計檢查可能會存在一些難度,比如語言和文化差異、當地法律與中國法律不同等,但是從監督覆蓋面和公平性來説,凡是公共資金、國有資産都應該適時接受全面、廣泛的監督,境外資産可以用一些創造性的辦法進行監督。

    此外,國內幾輪審計風暴過後,都存在一些屢教不改的“老毛病”,李克強曾將之比喻為“屢審屢犯”的“牛皮癬”。這就要求,一些境外項目通過境外審計檢查出來的問題,也需要按照國內的新辦法加以整頓:不僅要列出整改的“任務清單”,排出“時間表”,逐個“對賬銷號”,還要建立起整改的長效機制。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