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燒柴烹制,每天産生大量煙霧,既損害健康又污染環境,昆明市環保局幾天前出臺規定,對新開的柴火雞店一律不予審批;對於現存的柴火雞店,也要求其馬上停止燃燒木柴。消息一齣,引起不少關注,有人甚至將其與重慶禁止煙熏臘肉一起納入“奇葩治霾招數”。 在筆者看來,這樣帶情緒的評價不僅有失公允,而且的確不夠科學。 不少人認為,治霾需從大處著眼,畢竟,根據各地的污染源解析看,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排放才是霧霾的罪魁禍首。有評論説抓住這些大事,好空氣手到擒來。 道理沒有錯,對一些大的污染源一旦有動作,對空氣質量改善的貢獻相當大。比如,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削減,電廠、冶煉企業一上脫硫脫硝設施,污染物排放總量立馬下降。但是實際操作中,除了工程減排之外,同樣被當作大事的結構減排則需要長期攻堅。 在壓減落後産能過程中,把高爐、煙囪一下炸掉看似簡單,但調結構涉及資金、人員、社會穩定,牽一髮動全身,不可能一天兩日就見到成效。而像工地揚塵、道路遺撒、露天焚燒、胡亂燒烤等如果管理不到位,同樣能引發嚴重空氣污染。不能小看這些小事。據專家估計,如果加強監督,嚴管企業偷排偷放,同時把揚塵、遺撒、燒烤這些小事管起來,減排的潛力高達20%—30%。 不久前,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做客人民日報“兩會e客廳”時明確指出,最近環保部約談一些地方的市長,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完成年度任務這些大事,而是因為在暗查中發現,當地基礎管理做得差,包括企業非法排污沒有有效管控、一些施工料場烏煙瘴氣。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一年多,我們付出了很多財力物力精力,總體效果明顯,但細看這些效果,即使是減排最得力的地區,PM2.5的濃度下降也沒有超過20%。按照專家的推斷,如果把這些“小事”好好抓一抓,成效將相當明顯,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地區還可期望提前達標。這麼看,想要好空氣,大事小事都不能放。 抓這些小事並不容易,小事雖小,卻很瑣碎,更考驗管理水平。去年11月,雖然有特殊時段污染源停工的貢獻,但是收穫APEC藍,精細管理同樣功不可沒。停工停産是權宜之策不可持續,但加強管理和督導,少些違法排放,杜絕施工揚塵,嚴禁露天燒烤,這些工作完全可以一直堅持。 污染減排,目的是改善空氣質量,讓百姓早日順暢呼吸。但大氣污染防治是一場持久戰,從長遠看,隨著減排工程項目的逐步到位、産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的效果將會越來越不明顯,想不斷挖掘減排潛力,還必須向管理要效益。上工程、調結構也好,抓揚塵、控油煙也罷,無論大事小事,只要對實現目標有益,都應該緊緊抓住,細化管理,讓好空氣早點到來。(孫秀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