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落實“中國製造2025”做了部署。“中國製造2025”這一概念,容易讓人想起德國的“工業4.0”,也容易聯想到美國的製造業復興計劃。確實如此,“中國製造2025”所追求的,正是打造中國製造的升級版。 更具體點説,中國製造的升級版,期許的是由大變強,以及能夠包含更多的創造因素。很多年裏,中國製造業整體上處於較為低端、粗放的狀態,“山寨”形象揮之不去,問題不少。即便是模倣,也往往缺少有創造、有智慧的模倣。正因此,中國製造升級的壓力和緊迫性都很強烈。 “中國製造2025”,主要落點在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上,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産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是在製造業的“高大上”部分發力,是具有前瞻意義的佈局。今天的世界舞臺上,各個具有自身優勢或特色的製造業國家,都在為未來的激烈競爭努力做著準備。中國製造業的未來在哪,是否能與群雄共舞,還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落敗?這無疑是一個嚴肅的考題。 整體來看,中國製造的升級面臨著很多的困境。産品附加值低、高端人才缺乏、創新投入短缺、貿易壁壘高築等,都是人們常見的問題。有業界人士就戲言,中國製造其實還是在2.0階段,想要迅速4.0,談何容易?這種説法當然未必準確,但也指出了中國製造所面臨的深刻困境。 顯然,中國製造的突圍,需要系統性的努力。比如,從政府的角度來説,可以減輕稅負,為中國製造略微鬆綁;比如,大力投入知識資本、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本,以此擺脫長期鎖定在價值鏈低端環節的情形;再比如,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為創新創造護航。“中國製造2025”的部署,則是在另一個重要維度上為中國製造的未來卡位。 制度、政策等層面的努力,對於提升中國製造的質量,大有助益,但這些還都是外在的力量。在競爭的舞臺上,真正的將軍與戰士,是中國製造業的企業家與從業者。中國製造能不能徹底擺脫“山寨”形象,能不能改變“別人吃肉我喝湯”的狀況,重任還在這個群體的身上。坦率地説,中國製造業整體上還缺了精神,一種求極致的精神。中國製造要想真的升級,改變粗放、低端的形象,非要有這種精神不可。 在德國製造那裏,這種求極致的精神表現為德國製造業界對於技術、創新、質量的高度追求。國人信任德國製造,難以用“佩服”二字簡單概括;在日本製造那裏,儘管中日關係一直有些摩擦,但日貨卻讓國人心緒頗為複雜——撇開其他的情感因素,國人對於日貨也是推崇認可的,而日貨的質量,與日本工業技術背後的“職人精神”密不可分;在美國製造那裏,以蘋果為代表的企業所引領的創新高度,亦會讓國人(不只是“果粉”)從心底裏讚賞。 這種求極致的精神,建立在對企業生産産品最終目的的完美體認上。一個有抱負的企業存在的價值,不只是通過生産産品換回財富,而是通過自身産品服務社會。這種求極致的精神,也體現為對産品質量的高度關注,真正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中國製造之所以“假冒偽劣”較多,本質上是沒有充分重視質量。一些企業主會找各種理由推延轉型、減少創新投入,這固然與環境因素有關,內在裏亦與自身的追求不足有關。 所幸,對於中國製造目前遇到的困境,方方面面都有共識。從中央政府到微觀企業,打造中國製造升級版的願望也都很強烈。這是中國製造擁有未來的關鍵所在。在這些之外,製造業界也得補上“短板”,尤其是要對求極致的精神多一點追求。(汪曉波)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