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 陳煒偉、安蓓)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沿海地區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範機組。 此前,使用ACPR1000技術的紅沿河核電站5號機組已于3月29日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我國時隔四年重新啟動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我國決定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同時,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切實排查安全隱患,確保絕對安全。 去年6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在採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從總體上看,中國核電産業已經初步具備了在更高的起點上發展的基礎。”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此前表示,從全世界範圍來看,核電的發展正在由二代向三代轉變,中國正在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升級。 會議提出,“華龍一號”是以我國20多年核電建設運營成熟經驗為基礎,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的三代核電自主創新成果。 在沿海地區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範機組有多重意義。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這既是順應國際能源發展趨勢,優化能源結構,構建風、光、水、核等多元化清潔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也有利於鞏固和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帶動有效投資,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穩定增長,推進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從能源結構上看,我國已明確,要積極發展天然氣、核電、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截至2014年,中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2台,裝機容量2010萬千瓦,距離2020年目標仍有差距。 劉寶華説,核電是穩定、綠色、高能量密度的能源,發展核電對保障電力供應、保障國家長期的電力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經過30年的努力,國內核電在設計、製造、建設、運營維護等各個方面都積累了相當的實力,發展核電項目對於提升我國高端製造業的水平,提升中國在世界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地位和水平有重要作用。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