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一段時間以來,關於中醫、中藥的爭論甚囂塵上。現在,這樣的爭論或許可以停止了,因為我國首個關於中藥材的國家級專項規劃已經正式亮相。 根據中國政府網發佈的消息,這個《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工信部等12部委聯合擬定,它要求種植養殖中藥材産量年均增長10%;中藥生産企業使用産地確定的中藥材原料比例達到50%,百強中藥生産企業主要中藥材原料基地化率達到60%等。 規劃提出了未來5年將要實施的7大專項,包括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專項、中藥材生産基地建設專項、中藥材技術創新重點專項等等。其中提出,要啟動第4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建設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10個,藥用動植物園15個,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3個。 為什麼關於中醫中藥的爭論會那麼激烈?因為近年來,隨著患者對中藥需求的增加,中藥材市場上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甚至出現了“方靈、藥補靈”的説法,工信部消費品司醫院處處長李宏舉例説,濫用農藥化肥生長激現象較為普遍,導致中藥材的質量下降,影響了中藥的療效。 此外,由於供需信息交流不暢,宏觀調控難以實施,價格也常常大起大落,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土地資源減少,也造成野生中藥材資源接近枯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規劃》應運而生。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王黎明強調,要通過科學發展中藥材生産,減少對野生中藥材的依賴,利用五年的時間能夠再解決100種的種植養殖和原生態的加工救治保護,爭取到2020年,世界100個品種滿足90%以上的生産需求。 當期中國中藥材保護和發展還面臨著哪些嚴峻挑戰?《規劃》的出臺,會給中藥材市場發展帶來哪些改變?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胡善聯做出解讀。 胡善聯分析,去年7月份國務院法制辦已經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徵求意見稿)》,中醫藥已經得到了法律的保護,對於弘揚祖國醫學,特別中醫藥的保護,它是很重要的基礎。因為沒有藥,中醫也不可能繼續發展,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講它有非常大的意義。 關於目前中藥材保護和發展面臨的挑戰,胡善聯説,一是野生資源的枯竭;二是過去因為比較重産量、輕質量,質量不能得到保證。所以這一次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中醫藥片劑的質量,這是很關鍵的保護和規劃。 野生中藥和人工種植的中藥,哪個效果更好?胡善聯説,傳統來講,野生的效果比較好,因為它的生長環境較好,污染也少,療效較高。人工種植的中醫藥材生長期比較短,再加上過去濫用化肥、農藥、生産調節劑,所以品質就下降。因此,目前一方面要保證産量,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它的品質。 此次從規劃中可以看到,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完善中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瀕危中藥材供需矛盾有效緩解,常用中藥材生産穩步發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要求種植養殖中藥材産量年均增長10%。胡善聯指出,要求産量達到一定的數量,説明目前我們的人工養殖和種植量的增幅還不夠,滿足不了需要。另外,實際上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的發展,不僅是國內需要,國外也同樣需要,中藥材應該走出國門。“走出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國外有沒有什麼中藥生産的經驗可以利用,同時我們的中藥材出去以後還可能會發現適於種植的一定地域、土壤等契合條件,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胡善聯還特別提醒,中藥材的發展一定要跟中醫藥學科的發展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最終達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因為僅有藥並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有中醫藥學科的發展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記者 易建濤)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