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是為了悲劇不再重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6 09:4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哈爾濱5月6日電 (記者 馬曉成) 今天,我們再次講起了嘎麗婭烈士的事跡,以此銘記中俄兩國人民用熱血凝結的友誼,銘記歷史,更是為了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如果不是因為那場戰爭,嘎麗婭或許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孩兒,擁有甜蜜的愛情和平凡的生活。正是為了不讓更多無辜百姓的生命受到摧殘,這位擁有中俄兩國血統的少女,因毅然赴日軍要塞勸降而犧牲,將青春永遠定格在了17歲。

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國抗日戰爭中,作為亞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3500萬中華兒女為國捐軀;在抵抗德國侵略者的衛國戰爭中,2700萬蘇聯兒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而在抗日戰爭的最後階段,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直接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滅亡。

中俄兩國之間的友誼是用血凝結的,嘎麗婭的事跡對此進行了詮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中俄兩國共同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的貢獻早已銘刻青史。我們紀念嘎麗婭,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傳遞出歷史悲劇不再重演的期待。

如何看待歷史問題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行為方式,同時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同樣是戰敗國的德國,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歷史,得到了歐洲國家的認同,更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在國際社會早已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一些國家所犯罪行及其應當承擔責任作出結論的情況下,日本的一些政客仍企圖通過“塗抹”的方式推卸掉歷史包袱和應承擔的責任,在歷史問題上大開倒車。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可能重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拋開所處的地區環境談發展,如果互信不能實現,攜手發展將無從談起。在歷史觀上的“任性”,最終只能讓那些無視歷史教訓的國家自己受傷。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銘記歷史,悲劇才不會重演。

責任編輯: 張倩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