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優越性科學應對地震災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9 20:2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西藏日喀則5月9日電(記者 張曉華、令偉家、張宸)兩周前,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讓毗鄰震中的我國西藏地區經受嚴重考驗。目前,地震共造成26人死亡、3人失蹤、856人受傷,還有大量財産損失。

    目前,這場世界屋脊上的抗震救災硬仗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回顧過程,快速有效的應急響應是本次抗震救災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的出現,有賴於在西藏推行的幹部駐村幫扶制度。在我國西部貧困地區,多個省份實行了這一制度,西藏也如此。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制度,在地廣人稀的西部地區,既可保證政情民意的上下通達,又能形成快速反應的“神經網格”。在大震來臨時,可以迅速轉換成一種應急響應體系。

    如果説群眾能夠避開首次8.1級強震,主要依賴於時間節點等客觀原因的話,那麼,強震後果斷轉移安置,則是實現余震零死亡的關鍵因素。余震往往會造成重大傷亡,強震發生後,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果斷轉移被困的6萬餘名受災群眾,在遭遇連續兩次7級以上余震的情況下,雖然2699戶家庭房屋倒塌,但無一人死亡。

    災情發生後,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央各部委迅速響應,兄弟省份伸出援手,社會各界踴躍捐助。在救災搶險中,在打通道路中,在轉移安置中,到處都是解放軍和武警戰士的身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制度優越性科學應對地震災害的力量在雪域高原彰顯。

    在自然災害的淫威面前,人類顯得十分弱小,但基於制度優越性而形成的抗爭力量,卻常常迸發出巨大的威力。從汶川到玉樹,從魯甸到西藏,頻繁發生的地震災害,讓我們不斷深化對防災減災的認識,應對經驗也日益豐富。其中,以制度優越性加以科學應對,無疑是最寶貴的。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